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门劝酒有文化─鸡头鱼尾乎干啦

人气: 2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倪国炎金门三十日电)金门高粱酒让不少英雄好汉留下“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壮志,更为金门县库带来各县市羡慕的福利财源,但是其中可是另有玄机,金门独特的“鸡头鱼尾”劝酒文化,扮演着幕后功臣,而且与侨乡文化有关。

所谓“鸡无首,不能行;鱼无尾,不能游;无主客,不成席”,在金门筵席上,一旦全鸡一上桌,鸡头对准你,千万可别误会是主人请你走路,闹出笑话。

反而是被鸡头对到的人,不但不用走路,而且是全桌的主客,必须仰头干一杯高粱酒,然后用筷子剪断鸡头,其他人才可用菜,全鱼上桌亦同,只是鸡头改成为鱼尾,这就是让无数英雄竞折腰的“鸡头鱼尾”。

金门这项劝酒游戏的规则是,当鸡头、鱼尾上桌就定位,正对的主客喝下一杯高粱酒后,可以加杯后转给桌友,但接下的桌友至少要喝等量或加杯的酒才能过关,继续转给其他人,直到最后又转回主客收尾,一圈下来,干掉一瓶高粱酒是常有的事。

“鸡头鱼尾”源于何时已不可考,金门民间则相传是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间先民下南洋打拼有关,可以说是侨乡文化一环。

话说早年金门因受风沙之苦,谋生不易,青年纷纷离乡背井下南洋“落番”,有一男子娶了当地番婆为妻,也小有积蓄,但是临老动了落叶归根的念头,番婆为防爱人一去不回头,就在菜中下蛊,动了手脚。

这位乡侨的女儿,不忍父亲遭受蛊毒之苦,暗示父亲吃鸡务必从鸡头吃起,吃鱼则从鱼尾筷,如果肚子痛,一定记得要多喝水,才能逢凶化吉。

果然,乡侨在返回金门老家途中,突然肚子痛了起来,先从喉咙跳出一只鸡来,猛灌水之后,再吐出一尾活蹦乱跳的鱼,解除了蛊毒,转危为安,传承下来,“鸡头鱼尾”便成为金门人对主客的特别礼遇,也衍生出独树一帜的劝酒文化。

“鸡头鱼尾”传到了军中大家庭,有了新的解释,军中认为鸡头是领导人,鱼尾为掌舵者,进而衍生出喝高粱酒十八字口诀:“莲花指,举杯轻,入喉深,舒展眉,掷杯重,喊声爽!”,军方人士戏称,金门不但有“大胆”、“二胆”,还有“酒胆”。

金门高粱酒去年即为金门县库带来至少新台币三十五亿元的进账,被金门人昵称为“白石油”,在各县市政府过年普遍闹穷声中,金门县政府除了持续推动老人月领六千元、县民免费搭公共车船、学生营养午餐吃免钱、幼稚园免学费等福利外,今年起又多了一项专职妈妈月领三千元的创举,都是拜高粱酒所赐。

诚如“流浪到淡水”的歌词:“有缘无缘大家来作伙,烧酒喝一杯,乎干啦,乎干啦”,到了外岛金门,可别忘了“鸡头鱼尾高粱酒,乎干啦”,感受热情金门人的待客之道与文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