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蟋蟀竞技 秋节斗热闹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孟婷/南县报导〕台南县新化镇丰荣社区第22届蟋蟀竞技比赛昨天下午登场,蟋蟀互咬难分难解,不仅参赛者紧张,连一旁的观赛者也兴奋莫名,纷纷为“战场”上的蟋蟀勇士加油,现场加油与惊叫声不断。

丰荣社区理事长蔡朝明说,此次活动以亲子互动为主,约有2百多人报名,共8队进行竞技,年纪较小的参赛者,大多是新化镇的小学生,跟着家长一起前来感受斗蟋蟀气氛。

经过解说,参赛者先拿起大会所提供的蟋蟀、放在手中,开始进行“溜蟀”,让蟋蟀能够稳定情绪,有些小朋友头1次作“溜蟀”动作,紧张情绪写在脸上。

咬场就战斗位置

等到双方参赛者的蟋蟀都准备就绪后,就将蟋蟀放入“咬场”,准备迎战,参赛者利用猫胡须、或是果子狸胡须所作成的“逗弄棒”,不断逗弄蟋蟀前额,企图引起它们的愤怒,并且引导蟋蟀走向咬场中央。

听到蟋蟀发出“唧!唧!唧!”声音,加上翅膀不断张合,看到蟋蟀“发怒”模样,一旁观赛民众也跟着紧张,当裁判将咬场中间的隔板拉开,两方蟋蟀立即缠斗、张开大嘴互咬。

有些蟋蟀战斗力不足,不到3秒立刻败下阵来,转头就往回走;有些蟋蟀则是耐力够,缠斗时间超过1、2分钟,蟋蟀互斗,不仅参赛者紧张得汗流浃背,围观民众也大喊加油,将斗蟋蟀的气氛炒热至最高点。

——————————————————————————–

新化人 振蟀起敝

〔自由时报记者林孟婷/新化报导〕台南县新化镇早年风行斗蟋蟀,22年来每下愈况,地方人士今年决定重振雄风,将往年文诌诌的蟋蟀文化节,更名为蟋蟀竞技比赛,强调蟋蟀的好勇斗狠,借此唤起更多人投入。

新化斗蟋蟀比赛堂堂迈入第22届,相关单位唯恐助长赌风,过去活动着重蟋蟀的生物特性及饲养经验,始终不愿过度强调斗蟋蟀,也因此蟋蟀文化节活动一年不如一年,斗蟋蟀成了纯娱乐。

目前新化地区饲养蟋蟀的人数并不多,当地丰荣社区理事长蔡朝明,曾经以住家旁边1栋两层楼房,做为蟋蟀的居住地,还取名为“蟋蟀别墅”,极盛时期,约有2、30万只大、小蟋蟀,几年前因经费不足,管理不易,他忍痛关闭蟋蟀别墅,将蟋蟀分送给学校机关。

蔡朝明说,当时别墅1、2楼是蟋蟀的居住地,当蟋蟀叫声响起时,“盛大”情况可想而知,好在门户深锁,加上与邻居隔有一段距离,才没有造成他人负担。 新化斗蟋蟀极具盛名,饲养蟋蟀的民众并不多,主要是养蟋蟀须专心投入,加上管理费用高,就算比赛赢得奖金,投资报酬不高,同时蟋蟀饲养不易,导致民众纷纷弃养。

饲养的民众大减,早期赌博风潮也逐渐消失。以往农业社会,经济不宽裕,斗蟋蟀短时间内胜负分晓,但随着社会型态转变,养蟋蟀就成了娱乐、生态的亲子互动活动。 目前新化镇正新国小有座蟋蟀馆,是目前饲养蟋蟀较具规模的,学校同时获得民间饲养专家奥援,投入管理,并教授专业知识,学生因此可以更贴近蟋蟀生态世界。

饲养许多蟋蟀的镇民谢爵安说,年轻一辈对蟋蟀文化认识不深,只停留在自然课本的介绍,因此他与正新国小配合,开办课程,先将蟋蟀生态、习性与照料方式,传授给国小老师,再由老师教导给学生。

谢爵安以20多年研究经验、心得与绝招,不藏私地教授给国小老师,也提供蟋蟀让学生饲养,让学生从小就了解何谓蟋蟀,他矢志将蟋蟀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

谢爵安 听声辨蟀

〔自由时报记者林孟婷/新化报导〕曾受邀前往上海参加蟋蟀比赛、接受西班牙公共电视蟋蟀专题报导的南县新化镇民谢爵安,可说是知名的“蟋蟀达人”,谢爵安说,要赢1场漂亮的胜战,必须从蟋蟀品种、照料基本做起。

谢爵安说,他遗传爷爷爱蟋蟀的个性,从年轻时就喜欢与朋友斗蟋蟀,他曾是蟋蟀节第一、二、三届冠军得主,他所饲养的蟋蟀品种,以“善战”闻名,曾有民众出惊人高价要购买,但被他拒绝。

谢爵安说,早期要抓到蟋蟀,只要听蟋蟀叫声,就知道它隐身之处、多少重量,在田地中随手一抓草根,随便搔弄洞口,蟋蟀就跑出洞、自投罗网。

谢爵安说,现在野生蟋蟀相当少见,大多为饲养品种,要在战场上成为常胜军,必须挑选头大、尾部较小、后脚粗大,整体外型较大为最佳。除了外型优势之外,具有耐力、年纪较轻的蟋蟀,也是获胜的主因之一。

他说,蟋蟀最怕缺水,随时补充水分是第一要务,所以谢爵安时常供应蔬菜、水草等,让蟋蟀“解渴”,而维持适当的温度环境也很重要,温度最好维持在摄氏25至28度,可以让蟋蟀安繁殖,到冬天还必须加装电灯泡,为它们补充“暖气”,以免冻死。

要饲养出“战场蟋蟀”,品种选育相当重要,从饲养品种中,挑选出最佳蟋蟀进行交配,所繁衍的后代,其体型、耐力与战斗力,都属一等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