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光票反应佳 读者宛如参加嘉年华

台北国际书展昨圆满落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

业者冲刺新春业绩,读者把握开学前最后一个星期天,台北国际书展昨天正式落幕,今年入场人数将近43万,比去年多了12万,主要是第一次实行的星光票反应相当热烈。不过书展越来越少国际书商“主动”参与以及人多却没有买气的问题,仍然是每一位台湾的出版业者内心共同的疑虑。

第十四届台北国际书展是台北书展基金会承办的第二年,该会以“国际交流”、“出版专业”、“阅读生活”三种机能互相呼应的策略定位,看出了新的方向。基金会董事长郝明义表示,今年基金会希望可以证明,只要照顾得当,其实这三种机能是可以互相呼应,互相加分的。郝明义说,再有三、五年的时间,“我们应该可以走出一条更清楚的路。”

不少业者反映,除了主办单位大费周章辛苦请来的国际出版人士之外,一般展览会出现的国际书商今年少得多,这其实就代表了台湾是否继续被边缘化的问题,在北京书展大肆举办之下,台北国际书展的“国际”究竟还存在几分,值得省思。郝明义也不讳言,台北国际书展今年更趋向以亚洲为主的感觉,“未来也许就会发展成一个亚洲的书展。”

在“国际交流”的机能上,今年书展强档“欧洲四国文化馆”,让希腊和波兰两国的出版界,第一次知道台湾出版现况。四国联合展位的模式,由于参展四国的书种本身就呈现了“多元与差异”的特质,形成互补作用,为即使是台北书展常客的德国与法国,也找到新的参展动力与模式。

尽管入场人次增加很多,但整个动线比起去年已经有改善,今年二馆漫画馆的动线设计得宜,人潮汹涌但不会阻塞,秩序改善许多。三馆童书馆仍有直销商拉客,但也有节制,也有不少业者称赞书展本身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质感,也让台湾书商觉得很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网路书店长期折扣低,应该是买气不振的原因之一,但也有书商如青林业绩表现不错。除此之外,业者普遍认为主动露脸要来台湾打招呼的国际书商,今年明显减少许多,这或可代表台北国际书展之于版权交易的重要性已然减退,虽说透过其他电子邮件当方式都可达成版权交易,但也代表台湾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中文书籍市场,这都是所有出版业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