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如何看待“潘岳现象”

标签:

【大纪元2月2日讯】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采访报导) 2005年初,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掀起了环评风暴,导致多项工程停工。潘岳强调,透过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避免由于项目盲目建设、经济无序发展而超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可以使生产要素的布局和生产力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国民经济的营运更加健康有序。潘岳的举动引发对所谓的“潘岳现象”的讨论。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邀请美国华盛顿中国环保基金会负责人何平和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也就潘岳现象进行讨论。

记者:潘岳是中国环保总局的副局长,他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掀起一系列的环评风暴,导致一些重大工程停工,后来经过重新环评才上马,造成很大的影响。何平我想问一问像潘岳这一些环评风暴,是不是对中国环境保护、工程方面、绿色道路方面,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呢?

何平:在舆论、公共建设、社会意识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实际不太大,像去年环保事件还是越来越多,像松花江的污染、广东、香江以及怒江的环境评估报告一直不公开,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前年刚刚公布环境评估法,要搞环境评估,环保局作业评估之后又不敢公开,自己发布法律,自己又违反法律,这是明显的例子,所以没有太多的作用。一部分人在喊来喊去没有太大作用,因为这整个系统不改的话,环保很难搞得好。

记者:虽然环评风暴掀起了一阵风波,但是因为环评都是很多利益集团,到时候还是因为各个地方政府或者省分,考虑到经济利益,往往都是风头过去之后继续走老路,并没有考虑到环评或环境影响。胡星斗教授,您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怎么样从体系上来保证环评得到执行呢?

胡星斗:第一件是像您所说的,我们政府中出现了像潘岳这样的官员,应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仅靠官员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是要建立一套民主的、公开的、法治的一个制度,也就是说最主要是政府要守法,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们出台了很多环境方面的法律,但是过去往往是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是更高一层次的政府,违背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比如说三峡工程当初的上马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它是先决定上马,后进行环评,像三峡工程也出现像这样的问题。所以我想建立一套民主、法治的环境制度,这个是最重要的。

记者:现在很多人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欢呼雀跃,这个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潘岳也指出做为《世界工厂》,中国在八、九十年代走得是欧美传统的发展道路,通过高消费以及高成本去发展,消耗的资源很多而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失。他强调走绿色的道路,不要重复走欧美传统的道路。何平,您觉得强调绿色GDP发展怎么样?

何平:这个是很正确的。因为中国这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多都是以消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如果中共政权现在意识到这点的话,人均起来,中国资源现在在世界上是很低的,像水资源、自然资源,远远低于平均的世界水平。这么大人口就算了,还提这种原来消费模式或生产模式,这肯定是不能持续的,中国《世界工厂》也做不下去。

中国《世界工厂》加工技术倒是没有什么它的坏处,因为现在中国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一定要启发技术的含量,不能够消耗资源、消耗材料为基础,因为中国的材料很有限。

记者:胡星斗教授,潘岳还强调是不是考虑把绿色GDP的发展做为这个干部提升、考核政绩的一个标准之一,这样是不是能够阻止短期目光的现象呢?

胡星斗:我想是有作用的。实际上我们国家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省、地区已经在试点进行绿色GDP这个核算了。当然,中国确实是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像你所说的高消耗、资源利用非常低,我想这些方面还是要通过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革来改变。

也就是说像一些资本家或者是一些利益集团,它可能采取了一些忽视环保、忽视民工权利的这样一些作法,我想主要是靠社会监督来改变,也需要一些有良知的官僚出来呼吁,更需要广大的企业家,他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靠社会监督、靠某种民主法治的解释,我想也是改变中国目前这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这样一个关键。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救日本人的中国女子离世 日驻华使馆降半旗致哀
大陆多地房价跌跌不休 南昌业主亏30万卖房
正部级董云虎被查前后 多名相关官员被处理
李尚福遭公开处理 秦刚命运留悬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