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行摄影展藉科技透露纽约皇后区生命力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3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志远纽约特稿)旅美艺术家廖健行的摄影每一张都是有计划性的作品,他将纽约七号地铁喻为河流,就像古文明在河流两岸孕育一样,地铁沿线也发展出多元文化;虽然背景不一,大家想着的却是同样的美国移民梦。廖健行以传统大型相机在三年内完成的二十幅作品,传递着一种人、环境和时间的流动关系。

移民纽约七年多的廖健行,三个多月前才获得纽约时报第二届“捕捉时间”(Capture the Times)摄影奖,皇后美术馆馆长芬克波尔 (Tom Finkelpearl)独具慧眼,早在他得奖前,就主动邀请廖健行参展,并主动找上驻纽约台北经文处的台北文化中心,于是有了这次两个单位主办的摄影展。

廖健行谈到他的创作动机时说,这一次“七号生活圈”(Habitat 7)摄影展的作品,每一张都有七号地铁的影子。七号沿线周围居民都是移民,都是追求美国梦,“肤色不同、文化迥异,但都跟你想着同样的事情,这是非常奇妙的事”。

他说,沿着六哩长的地铁线密布着种族最多元的社区,就像古文明沿着河流而形成般,地铁就像河流般带来文明的发展。

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刘培参加了十二日的开幕酒会,认为廖健行以探讨人、环境与时间的关系,观察七号地铁沿线为数众多、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同生活的状态。

他的作品全以灯箱方式展示,廖健行说,灯箱的感觉呈现出立体效果,“像是有东西跑出来;每个人都看电视、电脑,早已习惯一个东西在发亮”。

谈到取景过程,他所有的相片都是有计划性的,先到街上“探路”,描绘出大概的角度后,再配合他想要的阳光照射角度、阴影,最后背着笨重的相机取景。

与其它摄影不同的是,廖健行的作品看似瞬间按下快门的杰作,但其实使用八乘十底片的大型相机,以一整天的时间,在同一景点、多个不同角度拍摄大约二十张相同主题的影像。

更费心思的是后制作。廖健行运用电脑将各组影像组合成两到三倍大的全景作品,用拼贴方式将汽车、人群及光线等加入,用蒙太奇式的后制作方式表现时间的流动,并再现环境的全景及细部。“所以每一张相片即使放大了好几倍,远景中的人像或广告招牌还是那么清晰。”

他的相片别人无法抄袭,因为照片是“将数小时的时间压缩成刹那”,“是将好多个刹那间变成一刹那”。尤其,摄影是在捕捉瞬间,呈现静止凝结的画面,但他的创作方式正好相反,是结合无数个瞬间,画面中捕捉了时间的流动感。

廖健行说,对喜好摄影的人来说,科技的精进的确让人兴奋,因为它不再限于传统按下快门的瞬间,摄影艺术结合数位科技,已超越到另一个领域。

从构思到公开展览,廖健行花了三年时间,他下一步打算将所有四十八幅相片编写成书,然后到中国大陆再找一些与河流有关的题材。正如同他所言,艺术不分国界,每位艺术家都在做自己做的事,到哪发展都是一样,正印验他作品在表达人、环境和时间的流动意境。

相关新闻
书展首度展出19世纪摄影家镜头下的台湾
新西兰总理海伦参观摄影展与民众共度新年
扁参观书展欧洲摄影展见证台湾历史
扁参观书展欧洲摄影展见证台湾历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