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蓝绿游行效应降温 台湾走出民粹魔咒?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19日讯】(亚洲时报 康若晔撰文) 上周末(十二日),国民党才刚刚办完“拼经济、救生活”大游行,紧接着民进党又将在三月十八日举办“反并吞、护民主”、以及十九日亲民党举办的“全民呛扁” (呛,闽南语,抗议、表达不满之意)活动;三月份的台北街头,自二00四总统大选争议后,每年都变得非常政治。不过今年较为不同的是,无论蓝绿,皆面临动员能量不足的问题,群众丧失了以往参与街头运动的热情,如今已见不到动辄数十万人走上街头的壮观画面。这样的改变带给政治人物什么启示?对台湾的民主发展又隐含了什么意义?

三月十二日下午,台北街头不仅阴冷,天空还不停飘着细雨,国民号称十万人上街头的“拼经济、救生活”大游行,结果只来了约四万人,游行队伍稀稀疏疏,许多交通管制路段距离人群还有一大段距离,拒马护栏仅供聊备一格。这天,泛蓝连、宋、马、王、郁五大天王都到场了,马英九提高分贝回应台湾总统陈水扁先前五度连声发问的“(终统)我错了吗?”带着群众大声高呼“你错了!”连战则发挥卸任后愈显高明的“连式幽默”,发言时,让沉重悲情的游行集会透露出难得的片刻轻松。

国民党的三一二大游行确实挺沉重,游行前,面临诉求不明的窘境,三一九枪击案、两颗子弹都是诉求多次的旧题目,若主打终止国统会、国统纲领,又可能落入绿营“批统”陷阱。国民党最后选择以民生议题向陈水扁呛声,号召最近成为社会新问题的卡奴(积欠巨额信用卡、现金卡者)、失业劳工、单亲父母等弱势族群上台发声,抗议扁政府施政不彰,让台湾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困难。

然而,在风雨之中激昂发言、相濡以沫、相互取暖之后,这群对政府不满的市井小民,还是得在隔天早上太阳昇起之后,重新回到现实,在他们痛恨的绿色政权下,以自己的方式各自讨生活。

那个号召他们上街头的政党,虽然在国会与民进党同样是第一大党,也虽然与友党相加占有席次过半优势,但似乎除了一再重复现有执政党有多糟多坏之外,提不出任何改善现状的方法;既无法让陈水扁与民进党政府低头认错改变施政方针,又无法扭转执政者操弄下日益严峻的两岸与美台关系,甚至,与友党的关系若即若离同床异梦,随时都有整合崩盘、分道扬镳的可能。

这些日积月累,连新任主席上台都没有丝毫改变的现实问题,使支持者无可避免对游行动员产生疑问,五十万人上街头的热情及盛况不再,只剩下死忠支持者默默支持政党活动,人人都心知肚明,游行过后,曲终人散,一切仍是船过水无痕。

民进党三月十八日大游行面临和国民党同样的问题,诉求“反并吞、护民主”,摆明是针对北京“反分裂国家法”周年而来,但一来招数已老兵疲马困,二来对中国游行“呛声”,难道就会获得对方从善如流的回应,从江西福建撤几颗导弹?或者废除反分裂国家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民进党也和国民党一样,把焦点转而诉诸民生,三一八大游行将邀请毛巾及瓷器业者加入,抗议中国进口廉价产品,挤压台湾本土产业生存空间。

陈水扁已经表示,当天他“要和全民站在一起”,三一八大游行绝不缺席,以展现反侵略、反并吞、反终极统一,以及民主和平护台湾的意志与决心;副总统吕秀莲、行政院长苏贞昌也将参加。民进党中央党部预估当天将有十万人参与游行。

陈水扁与重要公职人员以亲自参与,表达对党部举办三一八游行活动的重视,但民进党内却不断传出杂音,有新潮流系立委建议,游行劳民伤财,倒不如把经费捐给公益团体;也有立委反应,群众冷漠动员困难,无法达到党中央人数“配额”的要求。据了解,民进党中央已正式发文给党籍立委,要求北部立委一人须负责五部游览车、中部立委每人三部、南部立委则是一人一部,甚至一度传出党中央将对动员未达标准的立委施以党纪处分。

出身街头、最擅长群众运动的民进党,曾几何时,要靠如此强力动员号召群众参与?不过在去年三月二十六日,民进党从全台湾号召了近百万人,抗议中国刚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当时从南到北,载运群众北上游行的游览车一车难求,甚至得将脑筋动到火车上,以运输为数庞大的支持者一起来共襄盛举。“动员”二字,未曾听闻。

时隔一年,同样是游行,同样抗议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然而斯人早已远去,只剩下沉浸在旧时辉煌的权力饥渴者,兀自伫立。过去这一年来,台湾经济持续萎靡,治安比过去更加败坏,执政者不仅无力改善人民的生活,甚且弊案连连,清廉形象荡然无存,大大浇熄支持者的热情。“动员”二字,终于在作茧自缚下,成为民进党这一年来群众运动的家常便饭。

台湾社会这几年因选举纷争导致政局动荡不安,人民之间形成壁垒分明的政治对立,在高峰时期,不时传出因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兄弟阋墙、夫妻失和的案例。庞大的集体催眠效应,使人民在政治人物基于个人利益炒作出来的仇恨、对立之前,丧失了自我判断能力,因此每当政治人物登高一呼,支持者便盲目跟从,街头上动辄数十万人,集体从事一场和无关诉求宏旨的大型心理治疗。而政治人物则靠着一场又一场的大游行,一次又一次刺激人民心中于己有利的那部分情绪,并期待这样的情绪,能延续到下次选举,人人投下手中那神圣的一票。

然而走过政治激情,蓝绿如今都同时面临支持者回归冷静的阶段,从这次两大阵营的游行规模看来,似乎台湾民众已经不再盲从的呼应政党号召,以街头运动来表达情绪和诉求。

如果这样的现象形成常态,对政治人物来说,代表无法再靠人工营造的激情,来催化群众一时的支持;如果这样的现象形成常态,也代表这几年经常被过度使用的民粹意识,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屡试不爽、百发百中。如果,台湾人民经由这几年的政党恶斗,能够从中获得教训,摆脱被政府人物操弄的民粹魔咒宿命,那么或许可以说,台湾距离真民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街头运动本来是属于无法在体制内解决问题的另一种非常管道,然而这个管道不但经常被在野党滥用,更奇怪的是,就连掌握资源的执政党都乐此不疲,忽略了只有悉心治国才是正道。民众对游行的降温,再次说明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民意如流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政治人物实当引以为鉴。(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