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人被讥笑 广州都市人的困惑

人气 1
标签: , ,

【大纪元3月8日讯】最近,有关机构对国内10大城市展开市民生活“幸福感”调查,结果广州城市生活幸福感排在倒数第一。在广州生活工作的人们,还不如中小城市那么幸福。

给流浪汉送饭被讥笑

据信息时报3月7日报道,30多岁的赵小姐是广州市海珠区一家写字楼的白领,2005年10月份的一天,公司剩下了一些盒饭没人吃,赵小姐想到附近天桥经常有流浪汉,就想拿着剩下的盒饭去给他们吃。没想到提着盒饭走到门口,就碰到几个同事,赵小姐回忆说“同事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说我这人怎么吃完了还要带走公司的盒饭,感觉太那个了。我赶紧解释原因,没想到同事听了竟然大笑起来,有的说我好天真,有的说我不正常,有的干脆说我很会编借口。当时自己拿着盒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十分尴尬。最后干脆把盒饭丢下匆匆离开。”而这件事至今仍常被同事们当作笑谈。

赵小姐十分感叹,小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教导我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时候我们真的也愿意那么做,并且做了好事被表扬的感觉也很好,是有一种“幸福感”吧。

但如今走在街上,无论是谁叫她她都不会理,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去管,看到有孕妇在天桥上跪下乞讨,不要轻易相信,想那可能是骗钱的;看到有人被车撞摔倒在地,不要去管,因为那可能是敲诈的;看见有人问路,不要随便搭讪,因为可能是设好骗局的,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时候绝不和陌生人打交道。她觉得心里总有些失落,发现社会现实与书本上的教导离得越来越远。

专家指出,帮助别人为什么会幸福?这是因为,帮助别人的人会获得一种“社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让自己的满意指数大增,从而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产生幸福感。
  
万元月薪买不到幸福感

天河区一家外资企业做翻译工作的袁小姐,月收入近万元。来广州工作之前,曾在江西南昌一所高校做老师,由于觉得生活太清闲和不满意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南下广州。现虽然工资是翻了几倍,但袁小姐似乎更怀念以前在南昌的生活了。

袁小姐说:“过去在南昌,一个星期上三天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都不大,虽然收入不多,但那个时候,衣食无忧,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又很多,那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不错。现在收入虽然多了,但感觉失去的同样很多。”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袁小姐每天朝九晚五,而且一个星期至少要出一次差,经常要接待客户,应酬吃饭,工作生活的节奏很快,压力也大,每天都感觉处于忙碌之中。“连我父母过来看我,我都没有时间陪他们。”袁小姐感慨道:“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由金钱收入来决定的,虽然在广州能赚到不少钱,但也许10年之后,我还是会回到家乡,在一个相对宽松舒适的环境里,做我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那才是最幸福的感觉。”

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有人感叹: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虽然工资没多少,但不用整天为钱发愁,日子反而过得安逸,如今收入高了,要支出的东西却更多了,有的人奋斗一辈子就只为了房子,这样看起来,如今的时代反而没有计划经济年代幸福感强烈。

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家认为,信仰缺失是导致当前市场经济社会风气恶化、人们幸福感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现在人们崇尚“趋利避害”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这符合市场经济法则,但淡化了人际关系,破坏了道德体系、社会良知,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信仰多样化甚至没有信仰,言行不受道德约束。

广州某高校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说,作为导师,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要让他们学到自己的学识,更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社会,但现在的社会这种珍贵的东西太缺乏了,这也向社会敲响了警钟,怎么将感恩之心扎根到新一代的年轻人中去,让这些中国传统的美德不要因此而缺失。@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银河系内每年有多少恒星死亡?专家这么说
“离线俱乐部”远离数码生活 在荷兰受热捧
在这些亚洲国家花费不多 可过舒适退休生活
为何西方人喜欢喝东方抹茶?营养专家解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