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兰古迹昭应宫 全台罕见的面山妈祖庙

人气: 17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九日电)位于宜兰市中山路上的昭应宫,具有一百九十八年的历史,是宜兰县唯一被列为三级的古迹,也是当地民众的信仰及聚会中心。主祀妈祖的昭应宫在清朝道光年间,传说为改变当地的文运,将原本坐西朝东面向大海,改为坐东朝西,成了全台罕见的面山妈祖庙。

昭应宫建于清朝嘉庆十三年(1808年),已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庙内正殿除了主祀天后妈祖外,后殿还供奉道光年间开兰名臣杨廷理、翟淦、陈蒸三位大老的木雕像,民众四时祭祀,展现出宜兰人吃果子拜树头的淳厚民风。

由于昭应宫当初是宜兰最早兴建的妈祖庙,初建时的方位依照传统为坐西朝东、面向大海,取妈祖保佑讨海人之意。道光十四年(1834年),传说将庙宇改向可以改变当地的文运,信徒于是将整座庙搬到对面,改为坐东朝西并加以扩建,成了全台罕见的面山妈祖庙,之后在同治七年(1868年),宜兰果然出现首位进士杨士芳。

昭应宫改向后,原址则改建为戏台。1968年左右,戏台拆掉改为目前的商店,已和原来面貌不大相同。

昭应宫的建筑属于台湾早期长形寺庙的型式,面宽三开间,从庙埕、三川殿、中庭、大殿、后天井至后殿,深达六十多公尺。前殿由花岗石雕刻的蟠龙檐柱,柱身除了刻有龙饰之外,还雕有蝙蝠,是全台罕见的蝙蝠蟠龙柱。

此外,昭应宫由于历史已久,香客众多,历来留存的古物相当多,像大殿上的“泽覃海宇”匾额为道光年间的产物,也是庙中最古老的一方匾额,相传是道光皇帝御笔所赐;殿内神案前的一个木制香炉高约四十公分、宽约七十多公分、正面刻有“嘉庆庚午杨廷理制”,应是嘉庆年间首任通判杨廷理所赠。

这座庙宇自从创建来,不但是宜兰民众的信的中心,过去也成为官府公告、民间聚会的最佳场所。日治时期还曾经举办讲座,宣扬民主思潮。

昭应宫在1985年被列为第三级古迹,现在当地白天除了有民众与信徒前往参观、祭拜外,晚上一个贩卖红糟鱿鱼的摊贩也固定在此营业多年,成为宜兰市一处观光圣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