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败肺癌有希望 发现新抑癌基因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台湾基因体医学研究又传捷报!基因体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肺癌研究团队,发现一个全新的抑癌基因HLJ1,此基因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生成与转移”,也可用于预测手术后的复发时机与存活期长短。让肺癌距离个人化治疗的梦想,更进一步。

新科院士杨泮池领军研究

该研究团队由新科中研院院士、台大医院副院长杨泮池与中兴大学生医所副教授陈健尉领军,透过基因微阵列技术,以基因晶片在九千六百个基因中,筛选出抑癌基因HLJ1。若此基因在癌细胞中大量表现,癌细胞便不易转移、术后复发率较低,病患的存活期较长。

研究成果于JNCI发表

此研究论文已于六月底发表在癌症医学顶尖期刊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该期刊不但将台湾的研究成果写成社论,更主动地发出新闻稿,进一步向全球介绍此一项重要的医学成就。

罗曼菲因非小细胞癌过世

肺癌是台湾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病患中近九成罹患的是“非小细胞癌”,知名舞蹈家罗曼菲也因罹患“非小细胞癌”过世,此病很难早期发现,即便发现,有八成病患的癌细胞已转移。

杨泮池表示,在临床上仅有三成肺癌病患可以透过开刀治疗,不过其中能够切除干净的患者,却不到两成。

这项研究搜集了七十一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高达五十五人癌细胞中的HLJ1基因表现量明显低于正常细胞;在追踪四十个月后,HLJ1表现量高者,存活率高达七成;反观表现量低者,存活率则只剩三成。

动物实验证实基因表现量

动物实验中也发现,如果将HLJ1表现量偏低的人类肺癌细胞注入了免疫不全的小鼠体内,小鼠皮下会长出比较大的肿瘤,反之则肿瘤较小。

陈健尉表示,HLJ1表现量,未来可望做为临床上诊断的依据,对HLJ1基因表现量不足的复发高危险群,可以更加严密地追踪与积极治疗,进而延长寿命。

下一步将找出相关的药物

陈健尉指出,研究团队已找出调控此一基因的部分机转,下一步将会筛选出有助促进HLJ1基因表现的药物,如果幸运的话,或许能有机会逆转细胞癌化的过程,让癌细胞能够变回正常细胞。

——————————————————————————–

阅报小秘书/JNCI世界癌症权威期刊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官方期刊,也是国际癌症医学研究的权威期刊(见图,取材自官方网站),该期刊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无论在重要性与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在癌症研究领域中都是数一数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当期最重要的研究论文会被列为leading article,期刊主编还会请到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评论文章,作为当期的社论(editorials),详细介绍该篇研究的重要性与影响。(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