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功能愈多 愈容易感染病毒

【大纪元9月2日讯】(大纪元时报记者李杰生编译报导)随着通讯科技的日新月异,现在的智慧型手机已经可以处理语音呼叫、电子邮件、办公室文件等日常事务,但也正因此型手机和电脑一样,可以很轻易地灌新软体、增加容量并含有更快的处理器,使得它更有可能成为骇客的下一个目标。

扫毒软体公司卡斯柏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一位资深技术顾问尚恩.柯尔森(Shane Coursen)表示:“在电脑病毒史上,当一个作业平台被广泛使用,就会有坏人在那里等着占它的便宜。而行动病毒的危害可能会更严重。”

这可能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两年前起源于捷克的第一个行动病毒Cabir,已传播到25个国家。而且根据FTN中西部证券公司(FTN Midwest Securities)的资料显示,现在美国几乎每卖出四支手机,其中就有一支是智慧型手机。

上个月初,芬兰一家从事软体安全研究的F-Secure公司公布了关于Commwarrior.Q病毒的资讯,这是一种会危害Symbian 60系列作业系统的手机病毒,此作业系统一直是行动网路作业系统的领导品牌,所以目前手机病毒的目标仍以Symbian作业系统为主。另外,摩托罗拉(Motorola)的Q型机和棕榈(Palm)的Treo 700w等手机使用微软视窗系统,也容易遭病毒攻击。

可以确定的是,经专家确认的行动病毒才约200种;但相比之下,电脑病毒却已发展出数十万种。且据技术研究企业Gartner公司预测,手机病毒首次大规模的攻势在明年年底前还不至于爆发。可见在现阶段,专家仍认为病毒对手机的威胁比起电脑来还是相当微不足道。

进一步来说,不同于电脑的普遍使用微软视窗系统,使病毒很容易在电脑之间传播,手机使用的作业系统较为多样化,如Linux、PalmOS、Symbian、视窗行动系统和Research In Motion公司的黑莓(BlackBerry)软体等。而为某种作业系统写的病毒在另外一个系统上一般都没有作用。

仅管如此,赛门铁克(Symantec)安全软体公司行动与无线安全部门的经理保罗・米勒(Paul Miller)还是表示,病毒对电话的威胁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整天带着它们,并可持续联系各方。他更指出,赛门铁克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有55%的智慧型手机用户会把机密资料存放在手机里,使手机成为骇客盗取资料的目标。

另外,电脑病毒通常会以电子邮件或网路下载为传播途径,但除了这些途径外,行动病毒还可以使用蓝芽(Bluetooth)和记忆卡传输有毒档案。米勒表示,蓝芽无线连接是很常见的病毒传播途径,因为短距传输使病毒的传递更为方便。

柯尔森(Coursen)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降低手机感染病毒的风险:首先,如果电话有蓝芽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关掉,若要使用,可将它设定在“隐匿”状态,外界就无从得知手机正在使用蓝芽连接。其次,最好为手机装上防毒软体。然后,在接收电子邮件或简讯时要非常小心,不但要先确认寄件者的身份,也要留意认识的人寄来的文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家同:电脑操作系统就像柴米油盐
李家同:一定要重视机械和化工产业
李家同:如何防止电脑骇客的入侵
专家警告:卖旧手机不安全 删除隐私易恢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