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走红亚洲 生意本小利大

人气 37
标签:

【大纪元9月24日讯】(亚洲时报 撰文 Pietro Ventani)星期六早晨8点半,约70多人静静地坐在新加坡最大的瑜伽馆True Yoga里,准备开始他们喜爱的瑜伽练习。大部分人不得不提前几日在网上预定课程,以便取得座位。一位会员说:“即便是早晨8:30的课也得早早预定,不然根本没位子。”瑜伽的火爆由此可见一斑。这种二千年前源于印度的健身运动,如今已经征服了亚洲众多城市居民。

瑜伽很早就风靡澳洲和美国等国,而它在亚洲倍受宠爱,还是近几年的事。尽管时间不长,它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在不少地方更是一门利润颇丰的生意。什么原因促成了瑜伽“走红”?瑜伽的前景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会久盛不衰?

已形成产业之势的瑜伽,在亚洲的营业额预计超过了5亿美元。开办瑜伽课程这种商业模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规模庞大的瑜伽中心,不但扩大了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程度,更带来了巨额利润。

一旦完成选址这个关键环节后,开办一个瑜伽馆的最初投入确实不大,因为这样一所学校无需多少设备和装修方面的投资。前期的市场推广活动,旨在招揽一批长期会员,为瑜伽馆提供稳定的基本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并收回先期投资后,由于各项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是租金和物业费用),再招收的会员所交的费用几乎就是纯利。教练一般都是自由职业者,其人数可视需求而增减。瑜伽馆有时还会从印度招聘教练,并签下一定期限的合同。实际上,这些教练的薪水不会很高。以上这些措施,都将帮助瑜伽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一个上了规模的瑜伽馆,每年收入达到几百万美元。更为成功的瑜伽中心,据说半年便可收回前期投入。

在香港、新加坡及台北,同瑜伽有关的东西比比皆是。报纸和杂志上每天都刊登着瑜伽馆的广告;打开电视,以瑜伽为主题的食品、金融服务、通讯产品等广告接连不断;每周都有新瑜伽馆开张,甚至健身房、美容院、会所和社区里也开始提供瑜伽课程。

香港有超过60家瑜伽馆。实力最强的是Pure Yoga;旗下的4间瑜伽馆预计总共有会员18,000人。过去几年里,瑜伽风潮席卷了新加坡全国。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去年的调查显示,约55,000人每周至少练习一次瑜伽。对总人口仅为400万的新加坡来说,这已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

曼谷、首尔、台北和中国大陆主要城市的瑜伽练习者人数很难统计,然而,只要看一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瑜伽馆,便能知道瑜伽有多么的受欢迎。在一些地方,瑜伽练习人数很难统计,原因不外乎两个:瑜伽对人们来说依然是一种新奇事物,或者是提供瑜伽课程的管道实在太多。

大部分的初学者,尤其是女性,均是因听说瑜伽可帮助减肥而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的。这也是所谓“热瑜伽” (hot yoga)大受追捧的原因。参加“热瑜伽”课程的人需在摄氏42度的环境下练习瑜伽,挥汗如雨,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瑜伽因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可同时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的运动方式而深受喜爱。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开始建议病人进行一定的瑜伽练习,以缓解高血压、背痛等疾病带来的痛苦。

True Yoga公司在新加坡、曼谷、台湾、可伦坡总共开了5间瑜伽馆。创立者Patrick Wee认为,瑜伽之所以能日益流行,是因为人们已意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由于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品质;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亚洲的健康文化。”

另一个不为关注的原因,就是瑜伽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洗心涤虑,进入宁静、祥和的境界。东京瑜伽馆 YogaJaya的负责人Patrick Oancia说,人们练习瑜伽,“主要是为了从现代亚洲社会繁重的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寻求内心的平静”。由于生活节奏飞快,城市居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看来练习瑜伽的益处不小。

多数亚洲城市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促成瑜伽流行的另一个原因。在如此的环境下,户外运动决不是个明智的选择;瑜伽则是室内活动的新选择,一年里任何时候都适合。

毫无疑问,瑜伽学校对普及这项运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瑜伽已从城镇角落中仅有一个教室的学校中走出来,进入了颇具规模的瑜伽馆里。这些现代化的瑜伽馆常常坐落在商业中心或写字楼周边,占地面积1,400至1,800平方米;乍一看,其装修设计更容易让人联想到豪华的热带度假村,而不是健身俱乐部。

为方便繁忙的上班族和家庭主妇,几乎每1小时就会有一节瑜伽课。瑜伽馆还会提供不同风格的瑜伽,以迎合不同需求。在Pure Yoga 和True Yoga这样的瑜伽馆里,人们在任何一周内均可在多达20种不同风格的瑜伽中做出选择。年轻的练习者,可选“活力瑜伽”(Ashtanga,即Power Yoga);而“疗养瑜伽”(Yoga Therapy,或Restorative Yoga)则是年长练习者的至爱。瑜伽馆也有专为小朋友提供的瑜伽课程;那些希望体验冥想的人们同样可在这里得到满足。

除了瑜伽课程外,瑜伽馆还设有水疗(SPA)设施和休闲室,另有瑜伽相关产品出售。瑜伽馆还向会员提供讲座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期创造出一体化产品,让会员在练习瑜伽之余更感受到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鉴于瑜伽的快速发展势头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亚洲的瑜伽馆数目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当然,随着一些市场(如新加坡和香港)走向成熟,它的未来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

瑜伽练习者在购买长期会员证时变得更加“挑三拣四”,使得一些小型的、竞争力差的瑜伽学校生意严重下滑。地段好的瑜伽馆通常提供多种消费选择,而精明的消费者也希望更好的瑜伽体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会员,为追随喜爱的教师,宁愿转向新的瑜伽馆。对教师资源的争夺,也就变得愈演愈烈;瑜伽馆之间相互 “挖墙脚”的事情时有发生。最终,这可能导致瑜伽馆的运营成本增加。

就目前来讲,有规模的瑜伽馆还不担心这种竞争,因为初学者不断增加,而来自澳洲、欧洲和北美的瑜伽教师数量充足。Patrick Wee说:“亚洲的健身市场越成熟,瑜伽在这里的前景就越光明。”

在亚洲,有待发展的瑜伽市场还有很多,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中国大陆。虽然北京政府屡屡“吹嘘”其有着十亿消费者的大市场,难免有误导之嫌,但中国的确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尽管不少瑜伽课程仍是用英语来教授,且学员以外国人为主,当地百姓的需求也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几乎在每个中国大市,瑜伽馆都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人人都认为,瑜伽在中国的兴起,是因其有着酷似西方的面孔,虽然它出身于印度。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瑜伽能帮助人们解除压力,逃离尘世喧嚣的说法,迅速为其拉拢了不少忠实拥趸。Catherine Hong是开设在上海人民广场的Breeze Yoga负责人。她说:“哪里有压力,哪里就有瑜伽。在大城市里,人们已被压力逼迫得喘不过气来。”

不过,中国瑜伽市场仍处在发展的最初阶段,亚洲的大型瑜伽馆连锁运营商还未进来开发这个市场。有传闻说,Pure Yoga和 True Yoga这两位巨头都已打起了在华开店的算盘,最晚会在明年进入实施阶段。

瑜伽在亚洲虽然发展强劲,但与长期的、财源滚滚的扩张相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了规模的瑜伽馆已做好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准备:它们一边大肆扩大消费人群,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优秀的教师和更良好的设施。

由于城市生活难以剥离经济增长与压力这两个角色,瑜伽在亚洲注定会长盛不衰。

作者Pietro Ventani是香港NPV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该管理咨询公司致力于向在亚太地区有着商业利益的公司和投资者提供策略解决方案。(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下腰、手触地 瑜伽练到椎间盘突出
蔡依林以娜姊为师 同把瑜伽发扬光大
瑜伽在美军军营里悄然兴起
周韵采跷班学瑜伽 马书面告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