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女大学生下跪求工作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9月7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 重庆青年报9月6日报导,今年7月,重庆市渝中区聋哑女熊小芸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向上百家单位投递简历应聘,都因她是残疾人而被拒绝。5日,她在华新街人才市场做出惊人举动:向应聘单位下跪求工作。
  
据悉,中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他们的就业困境超乎人们想像。专家分析,残疾人的70%是在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可这部分人中的90%以上没有工作,远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健全人未就业率。

*聋哑女大学生跪求工作

9月5日,在重庆市江北华新街人才市场,一个身高约1.60米,上身穿蓝色T恤、下着牛仔短裤的女孩向某银行招聘人员跪下,双手举着写有简历两字的材料,递给对方,并不停的比划着手势,双眼中流露出诚恳和哀求的神色。
  
她叫熊小芸,今年24岁,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回到重庆,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趟趟跑到高校、人才市场投递简历,希望找到一份工作。但在了解到是聋哑人后,就不再吭声。投递了上百份简历,都没回音。

像这样面临求职困境的残疾人,不止熊小芸一个。

*河南残疾女大学生求职45次遭拒

河南商报报导,今年23岁的张娜出生在安阳一个工人家庭,自幼患脑积水、先天性骨质疏松症,医生认为她患两个顽症,活不长,曾劝家长把孩子扔掉。
 
家长没舍得扔掉她,让医院治疗,后来慢慢好了起来。但是骨质疏松症还是严重影响了她的身体发育,让她只有1.29米高。她的一条腿,也由于部分肌肉萎缩,走路不稳,留下终身残疾。

张娜刻苦努力﹐依靠自学考入河南科技大学,主修英语。入学那天,她高兴得哭了。然而在求职时﹐她却到处碰壁﹐共达45次﹐还遭到嘲笑和冷眼。

*名牌大学生求职20次遭拒
  
广州日报报导﹐家住在广东顺德区龙江镇的小张,出生时因意外造成神经线断裂,导致右手残疾。但聪明伶俐的她从小便练就了左手写字﹐在2000年,小张从郑裕彤中学毕业,以高出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近50分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大学4年后,小张专业成绩优异,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优秀大学生奖。可是面临求职的她却碰壁20次,备受挫折。

*残疾女硕士求职屡被拒 无奈考博

竞报2005年9月报导了北大英语系残疾女博士生,35岁的郭晖遭遇的尴尬场景。1993年和2002年,郭晖两次来到河北工程学院求职,特别是第二次,她已经得到了自考的本科学历,以及在职硕士进修班的毕业证。然而两次应试均告失败。
  
郭晖感到别无选择,就在2003年,她考取了北大英语系的博士生。郭晖的成绩很好,一直在拿系里的奖学金。自从读博以来,她就很关注北大校园网上的就业信息,但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35岁以下”和“身体健康”这两条平常标准,都像一道樊篱将她排除在外。

郭晖说,她暑假里已经悄悄给出版社投过简历了,现在仍没有任何消息。然而她表示,“我觉得社会总有一天会认识到我们的价值的。”

*6000万残疾人就业路茫茫

河南商报报导,中国目前的残疾人有6000万左右,可据预测,中国未来5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预计的就业岗位却只有4000多万个。也就是说,连正常劳动力都面临着工作的困境,何况残疾人?

一位专家的统计也说明了残疾人就业的困难,残疾人的70%是在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可这部分人中的90%以上没有工作,比同年龄段的健全人未就业率高出2.4倍。
  
中国的残疾人就业明文规定﹕企业用人单位理应按比例接收一定的残疾人员,否则就要交纳一定数额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是,大多数单位宁愿交钱,也不愿接收残疾人。河南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韩爱敏表示,如有的单位在招人时要求“身体健康、没有残疾”,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歧视残疾人现象。
  
残疾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张娜说,“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是因为在我的背后是一个群体,我想用自己的遭遇告诉社会,不要轻易因为身体原因拒绝残疾大学生。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我们会证明自己并不差。”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加坡发明袭哑手套供其与一般人“说话”
星国发明袭哑手套可与一般人“说话”
星国发明聋哑手套可与一般人“说话”
杨银波:被疾病折磨的家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