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死刑审核权 中共中央和地方角力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戴慧瑜综合报导) 中共日前出台新规定,自元旦开始,最高人民法院从各个省市的高等法院手上,收回死刑的审核权。不过新政策尚未启动时,地方已先引爆一波“死刑潮”,出现地方跟中央角力的现象。

官方称这是中国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是迈向法治的一大进步。分析人士则认为此举是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前,中共为扭转死刑泛滥形象而缔造的假象。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撰文指出,这次改革只是把制造冤假错案的能力,由省级政法委或省市委书记,收归到中央政法委。

中国处决人数是世界其他国总和5倍

近年来,废除死刑已成国际趋势之时, 中国死刑案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之势。据中国的法学者反映, 中国在80年代以后出现了重刑化和崇尚死刑的倾向。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所掌握的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实施死刑最多的国家,仅2004年,估计有6千人被判处死刑,3千人被处决。实际数位仍属“国家机密”。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2004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中国死刑的统计资料。他指出中国每年约有一万人被处决,差不多是世界其他国家死刑案件总和的5倍。比国际特赦组织估计的数字还高。

对于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新制,大赦国际和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观察都对中国的这一改革表示欢迎,但同时也警告说,如果中国不在死刑问题上做出更广泛改革,把死刑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反而可能进一步巩固中国的死刑制度。

大赦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员艾里森敦表示,那些赞成使用死刑的人的争辩之一,就是死刑对犯罪有威慑作用。大赦国际不相信死刑会对犯罪起威慑作用,但既然中共政府是以死刑来威慑犯罪,为什么又要将被判处死刑的人数保密呢?

她说,中共政府需要做到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公布被判处死刑的人数。该组织亚洲部主任索菲理查森还说,除非中国公布每年判处死刑的数字,否则目前的改革就没有什么意义。

(网路图片)。

地方跟中央角力

长期以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废除死刑。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多次表示,中国现行法律没有相关条款规定要废除死刑,现行通过的政策是保留死刑、慎用死刑。

不过这项新政策,已经先引爆一波“死刑潮”。四川、陕西、安徽等地法院为“清案”,赶在新制上路前密集处决多名死囚。甚至出现地方部门公开违抗中央事情,在时间上更是“你昨天不许的,我今天就干”。

最高人民法院去年10月26日发布《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宣布,将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却在翌日的27日宣布,遵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一批重犯验明正身后,押赴刑场执行死刑。部分涉及案件发生日期至行刑日还未够一年,颇有“速战速决”意味。

在新制执行前,各地也传出密集执行死刑的消息。近期被处决的死刑犯,包括震惊中国的陕西省道观10人连环谋杀案主嫌邱兴华,在案情尚存争议情形下,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12月28日二审维持邱兴华死刑,当日上午9时57分邱兴华立即被押到安康江北河滩,7分钟后执行死刑。

此外,发生在去年5月中旬的安徽合肥网咖爆炸案,两名主嫌卢东溟、卢款,于上月30日遭处决;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也于同一天,处决“山西杀警案”从犯周传全。四川高级人民法院则赶在年终前,密集批准三个死刑令。台湾艺人余天胞弟余福星案,在一审后延宕近两年,于去年11月在厦门执行死刑。

潘小涛:制造冤假错案的能力收归到中央

香港时事评论员潘小涛撰文指出,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从1958年开始,所有死刑案都必须经过最高法院核准。到了1980年,各地治安形势恶化,为了配合全国性“严打”行动,让行政机关更方便对付严重罪案,最高法院把死刑的核准权,下放至省级的高级法院。为了这次改革,中央和地方角力了三年,直到200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才通过修订人民法院组织法,从今年元旦起将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法院。

事实上,这只是回复26年前的做法,甚至最高法院的权限也只是“批准”和“不批准”,无权推翻任何判决。

潘小涛撰文指出,在目前的体制之下,最高法院仍然是中央政法委的“属地”,因此,这次改革只是把制造冤假错案的能力,由省级政法委或省市委书记,收归到中央政法委。这又怎能说是法治的进步呢?

文中还提到,所谓死刑复核,这是一个非驴非马的安排,既非司法程式的诉讼终审,也非行政程式的申诉,在复核过程中,既不会开庭重新审理,也不会传召被告、辩护律师,只是由法官审阅文件、判词、证供等,这样又如何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判决呢?要有真正公平、维护公义的法治,必须有独立的司法制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萨达姆被处绞刑  同父异母兄弟同时处死
萨达姆伏法 各国反应不一
前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被处以绞刑
萨达姆处绞  世界各国褒贬不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