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切莫忽视大肠癌

文/洪欣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9日讯】直肠癌、结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原因,摄取的脂肪和蛋白质过多,而摄入的纤维太少,导致近年大肠癌有年轻化、症状出现迟发化的倾向。大肠癌肿瘤发现的早晚与存活率、生存品质以及医药费用开支等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并予以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大肠息肉、腺瘤及遗传因素有关。另外,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肠中厌氧菌较多,能将胆酸分解成为不饱和多环烃(致癌物),再加上纤维素类食物摄入量少,粪便贮留过久,致癌物质聚集,极易导致大肠癌。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罹癌的高危险群包括以下五类:

1.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父母均患此病者。大肠癌是指结肠、直肠和肛门部位的恶性肿瘤,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约有1/8为家族性罹癌成员或其后代发生大肠癌。

2.有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史,息肉多发病于青春期,40岁以后可发生癌变。患者一经确诊为大肠息肉,应尽早做全结肠、直肠切除术,以防癌病变。

3.大肠腺瘤息肉患者,超过1cm的大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半的癌变机会,应及时进行切除处理,以阻断息肉癌变。

4.大肠癌患者,术后出现排便异常,应及时做电子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大肠多原发癌的存在或肠癌复发。

5.曾患有消化道肿瘤(如胃癌)、乳腺癌等,这些肿瘤与大肠癌的病因同源。

此外,以下症状可能是大肠癌的预警信号,应该提高警觉:

1.中老年人出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者。

2.进行性贫血、面色日渐苍白,已排除其他部位失血和血液疾病者。

3.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排便感觉异常,排便不尽,大便硬软交替、大便次数多等,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4.大便形状改变,正常的大便呈圆柱形条状,垂直从肛门排出,如果肿瘤在直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条状,形状也可以改变,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还附着有一丝丝血痕。

5.腹痛,部分病人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发病初期腹部隐痛,与排便有关。若出现阵发性腹痛,是因为肿瘤使肠腔狭窄致粪便通过受阻,多见于中晚期病人,此时腹部可能摸到包块,多伴有腹胀、呕吐、肛门不排气等现象。

6.排便疼痛 约有一半的直肠癌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

7.便血,便中带暗红色血及血性粘液便者且持续出现,逐渐增多;大便潜血化验多次阳性者,更具有筛检价值。

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条的一侧附有新鲜血痕。少数病人在粪便排出后,随之排出较多量滴状的新鲜血液。便血出现的时间和性质会因不同部位的大肠癌而有所不同,乙状结肠癌的便血特点类似直肠癌,但由于粪便在乙状结肠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便血的颜色会变暗,以至排出深紫色或黑紫色的大便,便血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不一定是病人的第—个症状。有时由于血量少,或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肉眼不能觉察,做大便潜血试验就会呈阳性。大肠癌的便血须与痔疮、肛裂、肠炎、肠息肉、溃疡穿孔等疾病引起的便血进行鉴别诊断。

结肠镜是目前诊断大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工具,当发现有以上大肠癌预警信号者,应尽速就诊,必要时进行结肠镜等检查,以早日明确诊断与治疗。◇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