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助治癌 台中研院陈瑞华找出抑癌因子DAPK途径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十四日电)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瑞华博士研究团队,日前找出抑癌因子DAPK的一项全新讯号路径,并且证实此种路径和大肠癌细胞生长有决定性的关系。这项全新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度原创性,对协助医疗界暸解癌症形成机转,至发展癌症标靶治疗的新策略,有非常大的贡献。

中研院表示,研究员陈瑞华的这项创新论文,清楚说明肿瘤抑制因子DAPK讯号路径与大肠癌之间的关联,补充了科学医学界知识的空白,是一项全新的研究发现,具有高度原创性,已通过国际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的严格审查,于2007年九月七日刊出。

另外,这篇论文同时也被国际知名期刊“科学(Science)”网页讯息Sci.STKE (Science’s SignalTransduction Knowledge Environment)2007年九月十一日的“编辑首选”推荐论文。

DAPK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种蛋白酵素,它会透过磷酸化细胞内的其他蛋白,进而杀死癌细胞,也可以抑制癌细胞侵入与转移至其它器官。活性强的DAPK,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

全程参与研究的生化所博士后研究员王琬菁博士指出,这篇论文另一项令人兴奋的新发现,那就是目前学术界已知在癌症领域中,多量的生长因子EGF会造成癌细胞的增生与转移;而此次研究团队找出了EGF的另一项新作用,就是当EGF多量时,会导致DAPK的弱化,让癌细胞迅速成长,由此更凸显DAPK这个抑癌因子的重要性。

陈瑞华说,这些发现在说明,人体原本就同时存在许多促进肿瘤与抑制肿瘤的好坏因子;藉由复杂的讯号网路,在不同阶段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角力,终而决定由哪一方胜出 (癌症好转或恶化)。研究团队就是希望藉由了解分子间讯号网路传递,期待暸解不同情况会造成何种结果。

陈瑞华并指出,“研究最终希望能画出一份癌症路线图”,说明癌症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起点与终点。

癌症名列台湾人十大死因之首,传统放射线化疗方式不仅病人痛苦难熬,也因为连带杀死正常细胞,造成人体衰弱、抵抗力降低等各种副作用。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不同癌病患罹癌原因不一样,如能找出确切原因,施以标靶治疗,对症下药,即可提升治疗效果,找出肿瘤形成的原因,也成为今日癌症研究的热门课题。陈瑞华的创新论文,有助癌症治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