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从十七大报导看中共控制媒体技巧的精致化

何清涟

人气 6

【大纪元10月26日讯】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高层政治变局能紧紧吸引世界媒体的眼球,这就是美国4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以及中共的全国代表大会,如目前的十七大。不同的是,美国是以媒体对竞选者的不断“扒粪”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围绕中国历届党代会的媒体报导却是另一番景象:在海外,这些党代会总是以其神秘性引起无穷猜想,说好说坏均有;而中国媒体却总是一片莺歌燕舞之声,借专家学者之口吹响“盛世华章”。

不过,这次十七大的宣传,较十六大多了一些“创意”,不再象以前那样,只是组织专家学者自弹自赞,而是巧妙地借海内外各路人士的口称颂十七大报告。

且看胡锦涛所做十七大报告如何“深得海内外各界人士之心”:

首先,借外商之口赞扬“科学发展观”。本来,强调“可持续发展”早在十六大就提出过,如何方能彰显新意?当局的宣传部门自有高招,英文版的《中国日报》派出记者采访了多位元跨国公司在华代表与商界领袖,如卡特彼勒公司总裁理查‧莱文、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等多人。他们纷纷表示“十分赞赏”十七大报告的科学发展观,感到“深受鼓舞”,“我们十分高兴成为中国进步与变革中的一部分”。

采访记者还“高屋建瓴”地概括说,“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大家高度赞扬了胡锦涛的报告,称报告中提出的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走科学发展道路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让他们深受鼓舞,使他们感觉中国是一个安全的、前景光明和更加值得信任的投资与经营目的地,并纷纷表示愿意为中国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中国政府无法制止《纽约时报》将“科学发展观”评论为“这是支持经济、社会和政治协调发展的一套崇高而空泛的原则”,但至少可以让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巨头们赞赏一回,以慰国人。

二是借弱势群体之口歌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近些年来房产价格飙升,房价已成为中国平民不能承受之重。对此新华社自有高招,发表了一篇题为“百姓心系十七大:‘是党给了我一个安稳的家’”的报导,通过武汉市民汤荣花之口,讲述了一个低保户的幸福生活:一套二室一厅带卫生间、面积为58平方米的廉租新房,每个月只需交付33.6元的租金,而汤荣花的低保金每月高达700多元,足以应付日常开支。

记者还让汤荣花流利说出“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说得多好啊!以后像我这样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都会有个安稳的家了。”──民众生活得到如此大的改善,拆迁、征地等引得民怨沸腾的政商合谋的劣行一下就获得了正义性,没有征地、拆迁在前,政府哪能建造大量廉租房供无房户居住?

三是让海外侨界盛赞“呼吁两岸在一个中国基础上达成和平协议”的英明与宽容。以往历届党代会召开时,新华社消息总是介绍说海外华人如何拥护,这次有了具体内容。美国纽约的华人爱国侨领组织了一场“纽约侨学界座谈会”,各社团领袖争先恐后地赞扬胡锦涛的讲话以“‘和平策略’释放善意,既高明地回应了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执政当局的不断挑衅,又向世界凸显了中国追求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充分显示出北京在处理台湾问题方面的政治智慧”──国内民众所不知的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宣称的“海外统战三宝”──华人社团、华文媒体与中文学校当中,这次共有“两宝”出场,这些爱国侨领与中国领馆的亲密关系在海外也并非秘密。

权力的盛宴被一片高昂的颂扬声包围着,政府的严重腐败、人权遭受严重褫夺与堆积如山的各种社会矛盾都消失了。这情景似曾相识,当年毛泽东也玩过同样的把戏,只不过那时的外国友人是爱德格‧斯诺和安娜‧路易士‧斯特朗等西方左派,底层人民绝不是以“弱势群体”姿态出现,而是作为旧社会的受难者与新社会的主人翁出现的。

如此看来,中共高层的政治智慧还没有“与时俱进”,充其量只是“新瓶装旧酒”,永远被毛泽东那巨大的阴影所遮蔽。

──转自《华夏电子报》第215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十七大后燃战火 审周正毅 江绵恒呼之欲出
关“黑监狱”20位访民集体绝食抗议
中共政治局人选新招“民主推荐”
张海山:江系为何要放习近平这颗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