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统猎狗狩猎 蕴藏巧妙的生态保育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卢太城台东县十三日电)“山猪王”吉呀努猎捕山猪超过五百头,从他保留的上百个公的山猪骷髅头,和坚持以传统的猎狗猎捕方式来看,也蕴藏着巧妙的生态保育。

吉呀努保留的山猪骷髅头,全部都是拥有一对五公分长的锋利獠牙,也就是全部都是公的山猪,且是上百台斤的成猪,母猪和幼猪少之又少。

吉呀努回想,他猎捕的数百只山猪仅有一至二成是母猪和小猪,大部分猎捕的都是大公猪。主要是,当猎狗发现山猪时,母猪会掉头逃窜;如果是公猪遇到猎狗时,会和猎狗缠斗,最后精疲力尽被捕。

吉呀努说,母猪因为没有獠牙,且通常要哺育小猪,因此遇到危险会快速逃命,保住一命;反而是公山猪,拥有一对锋利的獠牙,遇到猎狗挑衅,就会反击猎狗,结果一群猎狗蜂拥而上,公山猪缠斗结果就是耗尽体力被捕。因此,公猪容易被猎捕也是这原因。

另外,猎狗也只能猎捕山猪,至于山羌、水鹿等动物根本无法狩猎;吉呀努分析,山羌相当灵活,遇到危险时会逃跑,且乱钻,猎狗无法围捕,而水鹿的活动海拔太高,猎狗不适合高山狩猎,另一方面水鹿个性温和,就算猎狗挑衅也不会动怒,猎狗当然是自讨没趣。

传统的猎狗狩猎,只能猎捕到公的山猪,巧妙的让母山猪和幼猪得以延续生命,也维持了一定族群数量;而猎狗对于没有攻击性的山羌、水鹿等动物,也提不起劲,因此除了山猪外,猎狗对其他保育类动物多半是视而不见,好像也很响应保护野生动物的现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