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生馆正修科大研究团队解析珊瑚白化机制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县六日电)一般人知道珊瑚有共生藻类才能存活,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正修科技、东华大学研究团队今天发表研究成果,了解珊瑚与共生藻的关系,并研发出完全分离珊瑚外胚层、内胚层技术,分析珊瑚基因,解析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分子作用机制。

东华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长陈启祥今天在高雄县正修科技大学举办的珊瑚海洋生物科技研发成果发表会中,说明珊瑚幼苗独特的共生模式及分离珊瑚内外胚层技术。

他表示,多数珊瑚体内有一种名为涡鞭毛藻的植物生长在里头,这种现象称之为胞内共生,而涡鞭毛藻俗称为共生藻。共生藻呈现黑褐色,除提供体色,在珊瑚体内也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就变成珊瑚成长需要的主要养分。

他表示,珊瑚白化是因共生藻离开珊瑚而不再共生其内,以致珊瑚变白,且逐渐走向死亡。珊瑚白化是海洋生态环境中日趋严重的现象,由此可知,共生藻对珊瑚很重要。

他表示,珊瑚是两胚层的动物,共生藻几乎占据整个珊瑚的内胚层。一般外来物质进入细胞多会被细胞内的酵素分解破坏,如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防御作用;但珊瑚不但没有分解这些入侵的藻类,还让它安稳快乐地生活在体内,这种动物细胞及植物细胞间的沟通与调控很微妙。

他表示,研究发现珊瑚的胞内共生不一定只发生在内胚层,某些珊瑚着床的胚胎就有共生藻,即外胚层就有共生藻,随着珊瑚成长而转移到内胚层,这助于找寻调控珊瑚与共生藻共生现象的分子机转。

团队也研发出解析珊瑚共生机制的关键技术,利用常见的去痰药物(黏液分解剂),使珊瑚的外胚层及内胚层完全分离,且保有完整的组织,打破数十年来的研究瓶颈。

陈启祥表示,科学家可有效准确地将珊瑚内外胚层分离,进行珊瑚蛋白质体学及基因质体学的研究,进一步解析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并发掘珊瑚新颖基因的功能,以应用在珊瑚保育及生技产业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