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公民前线成立 以人民出发形塑新政治文化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佳珍台北十三日电)由学者、民间社团组成的“公民前线”今天成立,将从人民最关切的国会改革、媒体自制等主题切入,举办一系列讲座与论坛,希望壮大公民社会,建立东方北欧。公民前线共同发起人简锡 (方方土)说,年底立委选举,将推荐优秀立委,唤起公民参与政治的行动力量。

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钱永祥、政大新闻系副教授冯建三、全国教师会成员吴忠泰、中央大学副教授李广均等公民前线共同发起人,上午召开记者会,说明公民前线成立目的。

钱永祥说,台湾民主化二十多年来,只有选民没有公民,有的只是几百万张选票要分给政党或政治人物,大家都觉得无力,因为民主制度变成政客独裁,国家主人没有力量,这种无力的情形不能继续下去,公民前线希望号召公民,将公民声音传递出去。

世新大学助理教授管中祥认为,政治常被简化为选举,成熟的政治社会应该是对话的社会。冯建三说,选举是被动员的,但统治者的无能往往淹没在口水中,以正名为例,可以正名,但讲成这样,却变成无能者的避难所。

李广均感叹,他是屏东中正国小、中正国中的毕业生,很不幸的是“中正系列”的受害者,但究竟该不该改校名呢?他举二○○三年八月宜兰县政府将台九线改名为渭水路为例说,当年不满县政府改名,透过民代陈情,最后举办公民投票,最后还是中山路获得最高票,当年宜兰县政府改名就是失败案例。

他说,民主难道只有政党轮替吗?应该要有对话而不是制造分裂,如果中正路是威权化,人民因此受到伤害,难道要去威权化就是直接改名,粗暴的改名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公民前线成立宣言指出,诉求对象不是蓝绿政党,而是人民,希望透过对话、论坛,率先自我超越、相互反省,从社会层面逐步解构政治动员的基础,把虚构的两千三百万人民具体化。

宣言指出,公民前线成立,是一项长期崭新努力的开始,采取方式不再是反对运动,而是正向运动,要以公民与公民的连结作开端,壮大公民社会,追求建构“东方的北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