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涛:关于高校破产的传言引发的思考

金海涛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20日讯】在这次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领域的问题也成了人大代表和“政治花瓶”们──政协委员议论的焦点之一,诸如,义务教育的有名无实、教育乱收费、农民工孩子上学难、由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而导致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即失业”等等问题,当然这些也是中国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焦点之一。在大会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面对记者的提问也颇为尴尬,因为最近传出了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即将破产的说法。面对记者的穷追猛打,这位元部长竟佯装镇静,答曰:“部分高校破产的说法言过其实,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5,000多亿。”好想底气不足,而且他说:“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

看了这位元部长大人回答记者的说法,我还真有些些糊涂。因为按照《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即所谓的社会蓝皮书透露,2005年中国高等学校向银行的贷款总额在1,500亿至2,000亿之间,虽然还没有达到官员公款吃喝的总额,但也近似天文数字了。按周部长的说法,粗看起来,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有5,000亿元,故而,银行向高等学校的贷款似乎不会象原来国有企业的银行贷款那样成为呆账、坏帐。但我糊涂的地方在于,其一,部长大人所说的5,000亿的固定资产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按一般的理解,高校的固定资产当然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学楼宇、图书馆及藏书、实验设备与器材、学校的地皮,甚至学校的桌椅板凳等。如果把这些固定资产做了折扣之后,再拿来偿还学校的银行贷款也许够了,但是!你把这些固定资产都卖掉而换成钱,然后去偿还银行的贷款,那不就意味着高等学校关门么?如此以来,学生到哪里去上课?难道都把他们赶回家?其二,如果银行真的来逼你还款,你就真的代替所有学校去还款吗?其实,中国的高校是分为国家管、省管,还有私立的,你都去还款吗?何况这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在政府高层以及教育部的瞎指挥下,一些学校盲目扩张,据报导广西的一个二流高等学校为了扩张,竟然买了4,000多亩土地,这连美国的哈佛大学都要望之兴叹了。那么,教育部也要为这样的不属于教育部的学校归还贷款?

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政府高层想方设法要刺激内需,当时主管教育部的领导、江泽民的亲信听取了一个“海龟”的建议,盲目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以求刺激内需,继之提倡教育产业化;而主管教育的副总理李岚清鼓吹高等学校以并校来扩大规模,搞所谓的大学园区。于是,几乎各省省会都建了大学园区,进行疯狂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大学的圈地、建分校,这些当然都需要大量贷款,有的学校甚至几千万、上亿元的去银行借贷。与此相应的是迅速提高高校学生的学费,造成贫家子弟无钱读书,甚至每年都有因为孩子考上大学但却无力交费而自杀的父母。

高校的盲目扩张、急速扩招,终于造成了今日的局面,一些学校负债累累,不要说还贷,仅仅偿付到期利息就已经压得一些学校喘不过起来。所谓一些高校将要破产的传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并非空穴来风。虽然,正规的高校尚未见破产,但一些民办高校却已经关门大吉了。教育部长那句“教育不会成为第二个国有企业”的话颇有讽刺意味。是的,原有的国有企业的僵化体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纷纷破产,导致大批工人失业、下岗。那么,如果高等学校破产了,可没有国有企业那么好收拾,把大学生抛到大街上,那就不是一般的群体性事件所能约束得了的。大学生历来是容易冲到大街上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按照正规的财物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实际上已经破产,只是高层深知这其中的风险,才不会眼睁睁地看到高等学校破产。而银行贷款给高校所造成的坏帐、呆账只能由国库撑着,也就是用纳税人的钱来堵这个漏洞。

高等学校盲目扩张以及扩招的结果绝不仅仅是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高等学校隐形破产的问题。由于盲目扩张以及扩招的结果,高校学生大量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教师工作量的加重,尤其是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导师根本无暇具体指导学生的研究,而好象成了人们所说的“牧羊犬”;而学生的大量增加,使本来不足的实验室、实验设备更行狼狈。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降低。这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所在。这就不是几个高等学校隐形破产的问题那么简单了。

当然,扩招的另一个恶果已经显现,那就是从前年已经开始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即失业”,去年已经有百万之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后无法找到工作,这可是中共建政后几十年间未曾出现过的,而且,扩招带来的滞后效应还会在今后若干年表现出来,这可是令高层头痛的问题,每年上千万新增加的失业者已经弄得政府穷于应付,而每年新增加的高学历的失业者更会引发社会动荡。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金海涛:又一个“三错事例”
金海涛:黑社会组织为何猖獗?
金海涛:在中国,病人为什么吃不起药?
金海涛:2006年的中国笑话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