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三十而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13
【字号】    
   标签: tags: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五十而知天命(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1)有:同“又”。
(2)惑:迷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逾矩:逾,越过,超越;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界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够听得进去并能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

【讲授】
孔子自述了自己的一生,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少年时学道,志在此而不厌;青年时能自立于此道,立于道而不移;壮年时心智清明不迷不惑;知天命者已穷尽其理;耳顺之人所闻皆通;心欲所为不逾矩则已在道中。孔子告诉我们,人生修养要达到某种境界,并非一朝一夕所成,要循序渐进,要穷尽一生。孔子还告诉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是将思想、行为都同化于道的过程,最后才能完全溶于道中。

【讨论】
一、孔子说“四十不惑”,看看我们“惑”在何处?怎么能做到不惑呢?
二、你怎么看待天命呢?人定胜天成不成立?
三、要做到“耳顺”,得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

* * *
【讲故事时间】

乐天知命

乐天知命,就是顺应天意的变化,知其命数,乐其天然。语出《易经•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古人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所以一个人要注重个人身心的修养,不管困厄还是显达,要顺其自然,要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一切都是不只由自己决定的,不要怨天尤人,这样自然就会快乐。赢是乐,舍弃也是乐;收获是乐,耕种也是乐;抚琴对吟、焚香静读也是乐;治国平天下是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样是乐。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其实,人生之苦不外乎就是过于执著功名利禄,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但是世间万事皆有因缘,并不会天随人愿。如有了这些物欲缠身,人当然就超脱不起来了,也就快乐不起来了。试想一下,一个不安天命、贪得无厌、好高骛远的人,自然与君子之道背道而驰。一个人对生死、富贵顺其自然,但他完全可以尽力地做他自己本分所能做到的事情,如砥砺节行,进德修业,这就不失为君子了。

有一次,孔子在卫国匡城被匡人包围,孔子依然在屋内弹琴歌唱,神态怡然。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穷困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知道穷困是命运,通达需要时机。面临灾难而不会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气。仲由啊,休息去吧!我是顺天命而行,匡人又能对我如何呢?”受困的第五天,果然有一位将军前来谢罪,说道:“前几天,我们一直误认您是曾经带兵骚扰过匡城的阳虎,因此让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请夫子恕罪。”孔子此时终于解围而出。

孔子提出,不仅要“知天命”,而且要“畏天命”。这个“畏”字是“敬畏”的意思,包含了人对天命的恭敬之心、顺从之意,以及知命而行的豁达。

【课后作业】
和上了年纪的人聊一聊,看看他们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怎样认识的,与孔子比一比,想一想,自己应该怎样走好人生之旅。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论语•里仁第四》)
  • 曾子(1)曰:士不可以不弘毅(2),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3),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
  •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观过,斯知仁(2)矣。” (《论语‧里仁第四》)
  •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子曰:“人而不仁(1),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3)何?”(《论语•八佾第三》)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2)服其劳;有酒食(3),先生馔(4),曾(5)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 (《论语•学而第一》)
  •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论语》•公冶长第五)
  •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1)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2)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3)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4),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4)之养,犹为不孝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