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宝公

天馨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僧人宝公,在嵩山上修行。一天在去白鹿山的路上,迷失了道路。此时已经天近黄昏,正不知所措之际,忽然听见了钟声。循着声音,宝公攀上陡岩,在林子深处看到了一座寺庙,庙门上的匾额上写着“灵隐寺”。

门外有五、六只大如牛的狗,白毛黑啄或踊或卧。听到脚步声,几只大狗回视宝公,宝公有些恐惧打算往回走,这时一个胡僧从外边回来,宝公唤他却不答应。宝公只好径直走入门内,狗亦相随。过了很久,宝公才能视物。他依次进入房中,走到讲堂才见床榻高座。宝公来到西南角的床上坐下。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东面屋子里有声音。宝公抬头观看,见屋顶开口象井那样大,身形巨大的僧人从孔中飞下,一共到了五六十人。他们依次而坐,相互询问,如“今日斋时何处食来”,“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话题无处不至,牵涉到了千万余里外的事情。最后,一位僧人从空而下,所有人都问他因何来迟。僧人说:“今日是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法会。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音锋起殊为可观,所以不知不觉就来晚了。”宝公整衣而起对诸僧说:“鉴就是宝和尚。” 诸僧看着宝公,瞬间就消失了,灵隐寺也不复存在。宝公独自一人坐在柞木之下,周围除了岩谷、禽鸟什么都没有。

宝公出山后告诉了尚统法师自己的奇遇。法师说:“灵隐寺是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

(《神僧传》卷三)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高僧传》卷三记载,求那跋摩是刹利种姓,世代在罽宾国为王。父僧伽阿难,抛弃王位,隐居山林。求那跋摩十四岁时见解即已超凡,而且崇德务善,懂得仁爱。
  • 于是耆域对着树念起了咒语,不一会儿枯枝变绿、发芽、生叶、开花。其神通让人惊异。
  • 杯渡,不知其俗家姓名。他常常乘着木杯渡水,人们因此以之为奇。在冀州时,杯渡寄宿在一处人家。其家有一尊金像,乃是杯渡三年前寄放在其邻居家后被其骗取的,杯渡遂将其取走离去。主人觉察骑马追赶,但无论怎样加鞭,都赶不上在前边缓缓而行的杯渡。
  • 康法朗,中山人。少时就出家修行,守持戒律。曾经在阅读经书时见有双树鹿苑之处,不由的感叹说:“我已经赶不上圣人,但怎么能不亲眼看一看圣人所居之处呢。”于是发誓前往迦夷仰瞻佛祖遗迹。
  • 释慧达,本姓刘氏,名窣和,本是咸阳东北三城定阳县稽胡人,目不识字。刚开始,他并不信佛。后来因为喝酒过量导致了疾病,在临终时元神去了地狱,目睹了众生受苦的景象。因此醒转后,出家为僧,住在文成郡。
  • 慧远在庐山修炼三十余年,弘扬佛法,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被视为佛教净土宗的初祖。

  • 释道安,本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其家世代为儒。道安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由表兄孔氏抚养。七岁时他就能读书成诵,乡邻都认为他有奇才。十二岁时,道安出家,虽然神圣聪敏,但因为相貌丑陋,不为师父所看重,只是让他在田间劳作。
  • 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武帝再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答曰:“廓然无圣。” 武帝不解内中玄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