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州理工枪击案:模范少数族裔形象终结?

人气 6

【大纪元5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芮芮马里兰州大学城报导)4月中旬的美国维州理工枪击案凶手最后查实为一位来自南韩的移民。这件事在美国亚裔社区中产生很大反响。当地时间5月9日下午,美国马里兰大学大学城校园(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举办了有关维州理工枪击案对亚裔社区影响的公众讨论会。讨论会的题目是:“模范少数族裔形象之谜的结束:美国亚裔视角对维州理工枪击案的反思。”(The End of the Model Minority Myth: Reflections on the Virginia Tech Tragedy from Asian American Perspectives)

  会上台上台下参与讨论的学者和学生认为,亚裔需要思考维州理工枪击案凶手是亚裔,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亚裔的文化和父母的忠告普遍是,不要谈,让这件事安静地过去。但是亚裔把自己的感觉谈出来,非常重要。

  讨论会特别邀请的主讲人是弗兰克*吴教授(Frank Wu),为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法学院院长。其他的发言人包括马里兰大学亚裔学生联合会的总裁,多种族学生办公室主任,学生咨询中心的主任,越南社区领袖等。与会的公众约150人左右,其中包括一些中国学生和在马里兰大学执教的少数族裔教授。

  模范少数族裔形象之谜

  吴教授出生在美国,父母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他从小在美国中西部长大。提到在美国的亚裔有模范少数族裔的形象,如非常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安静、不惹是非等。同时,模范少数族裔这个形象也有黑暗的一面。他认为,不少美国人觉得亚裔被动(passive)、听话(subversive)和没有自己的感觉(no feelings)。

  吴教授回忆自己长大的过程中,面临如何融入主流社会的强大压力。他直率地说,小时候在中西部城市,和父母去超市买东西,会因为父母讲中文、或夹杂中文的口音很重的英文而尴尬,不知道如何融入自己的生活坏境。

  直到今天,这样的情绪还跟随着他。如果看到亚裔做错了什么,常会觉得像自己做错什么似的。同时,又不甘心被一起定位。如,为什么所有的亚裔都是不好的司机(bad driver)?就是因为他不好,不等于我也一样。

  对于维州理工枪击案的亚裔典型回应

  吴教授总结了对维州理工枪击案,美国亚裔的典型回应。一种是群体性的道歉,如韩国人集体道歉等,把凶手的行为看作是自己群体的一部分,并且为自己的群体做代言人。事实上,亚裔人口众多且多元化,没有人能为广大亚裔做代言人。

  还有一种是“新世界”反应。亚裔觉得这是个人行为,大家都是美国人。美国亚裔已经进入主流社会,所以不会由于长得像凶手的种族就被联系起来。

  马里兰亚裔社区联合声明未能发出

  马里兰越南互利联合会总裁档宏(Hoan Dang)分享了他的一段经验。在维州理工枪击案后,22个美国华府地区的亚裔组织曾经联合写过一封信,表示对受害者哀悼和强调凶手所为是个人行为。这封信几经波折,最后还是没有发出。

  在讨论是否应该起草这封信的4到5天的过程中,亚裔组织分成三派。一派觉得应该写,亚裔表达伤痛和困惑。另一派觉得这不是亚裔悲剧,这是整个美国的悲剧。如果写了这封信,会暗示亚裔有问题。还有一派没意见。

  当这封信最终起草完毕时,韩国人的组织发出了请求,希望不要发表这封信。因为他们说,已经沟通了很多韩国第一代移民和南韩驻美国大使馆,希望韩国人停止道歉。现在如果22个美国华府地区的亚裔组织联名发表声明,又会使他们正努力遏制的波浪再次翻腾。最后,大家尊重韩国人组织的请求。这封信的发表就搁置了下来。

  枪打出头鸟哲学带来沟通障碍

  不同的亚裔人士,无论是中国人、越南、韩国、太平洋岛屿等,在讨论会上有一个一致的意见,就是父母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他们都被父母和社区告知,对维州理工枪击案,不要谈,不要讲,好像问题不谈就会静静地消失。

  对此,吴教授分享,他的父母的处事策略,翻译成英语,就是“突出的钉子被砸。”所以母亲总是告诉他,不要做突出来的钉子,觉得当众演讲是不妥的。到现在,她还常给他打电话,不要说那么多有争议性的话,对你的事业没好处。

  虽然父母从民权运动中受益,但是只是默默地支持。他们觉得游行是黑人做的事情。

  由于这种思维,与会人都表示在讨论枪击案和自己是美国亚裔方面,讨论在家庭中都很难开展,更别说在社会上交流。

  亚裔对主流社会的解读带给自己压力

  与会者普遍认同,亚裔给自己也带来很大压力,如亚裔学生必须是全A生等。发言人在人生不同阶段都面临着选择,是走父母定的路,还是自己想走的。不少人被父母强迫读工程系。

  李一新在自己的电子邮箱中接到了有关讨论会的邮件,所以出席了这次活动。他在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说,他在维州理工有不少中国朋友。他已经遇到在校园,有同学开玩笑叫他CHO(赵,凶手的姓),并叫他不要杀他们。

  他没有跟父母谈过这个问题。父母不希望他谈这个问题,觉得谈论这个问题会导致别人觉得孩子会是威胁。

  李一新最近刚换专业。他现在是马里兰大学一年级学生,5岁时从天津跟随父母来美国,在马里兰州霍华德郡(Howard County)长大。原来妈妈给定的专业是学生物,为学毉做准备。他最想读的是英语系。在高中一直喜欢写作和画画。但是他不敢把专业换成英语系,就选了一个在医科和英语中间的经济系。经济专业在自己的圈子里也还比较能被接受。希望以后能再和父母沟通,从经济系再转成英语系。

  他说,很多中国亲戚朋友都觉得你怎么敢说你想写作、画画?家庭和社区为你牺牲了那么多,你怎么敢不去做我们想要你做的?自己家还算好的,换成经济专业,妈妈只是吼了几句。有些家庭,如果孩子把专业换了,父母可能会崩溃。

  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别人评判和关心的是你的学习成绩,你的表现,而不是你的感受。很多人非常害怕失败,讨论的话题都是学习或者一点体育方面的表现。我们被限制在科学或医科专业中,生活空间被窄化。

  我们觉得自己是外国人,虽然生活在美国,但不是美国人。父母和他们的朋友来美国是为了赚钱,为了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在他们的圈子里,如果被说成是美国人,他们觉得这是污辱。他们精神上还完全生活在中国。

  他们觉得做律师、做医生就是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实际上,是否融入美国社会与职业无关。在美国,只有很少的职业不被社会接受。父亲原来是共产党的一家国营工厂分厂的一个经理,他告诉工人,你们要努力工作,我负责你们的成功。在美国,每个人为自己的成功负责。美国对李一新来说,是拥抱自由的理念和自己的追求。

  亚裔如何突破 “永远的外国人”

  提到亚裔,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就是“永远的外国人”(Perpetual Foreigner)。与会发言人提到加州伯克利大学限制亚裔学生人数的原因之一,也是亚裔只顾自己的学习,对社区和学校的贡献很有限。

  亚裔是否生活在自己对主流社会的想像和设定中呢?马里兰越南互利联合会总裁档宏(Hoan Dang)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称做有亚洲血统的美国人,就像有欧洲血统的或非洲血统的美国人。我们应该把自己和别人看成是对等的。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地方来到美国。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很多定型(stereotype)。

  亚裔自己总是把自己叫成亚裔,比如我的家庭,父母教育我,你是亚裔,你不是美国人,你长得和他们不一样。幸运的是,我没有听他们的。

  档宏不是很同意讨论会的标题,他认为与其说这是模范少数族裔形象终结,不如说是结束的开始。因为模范少数族裔的错误印象,亚裔社区也得不到很多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模范少数族裔形象终结对美国是好事。

  谈到在讨论会中学到的,李一新表示,从这个讨论会得到了鼓励,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所思所想,谁也不能代替谁发言,没有人可以代替我说话。同时他表示,觉得来的亚裔学生还是不够多。很多人没来,可能是被父母告知不要谈论这个问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少数族裔学生读书升学难
维州费郡少数族裔学生被停学比率上升
维州理工枪击案:亟待回答的问题
【现场】维理工校长:枪击案增强我们对好人信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