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两栖类锐减 绝种情势日增

气候变迁速率已超过两栖类能够适应极限

人气 3

【大纪元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于止戈编译报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两栖类数量发生全球范围的缩减,最合理的解释是目前全球天候变迁的速率已经超过两栖类适应的极限。

两栖类数量接二连三的发生锐减,甚至灭种,奥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学报上发表一份报告,提及前述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两栖类适应速度不够快。地球上已知的五千七百四十三种两栖类有超过四成数量减少;超过三成面临威胁;一百六十八种已经灭绝。环境变迁对两栖类所造成的冲击远较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来的广泛深远。

奥勒冈大学动物学教授布劳斯坦(Andrew Blaustein)是全球研究两栖类族群数量的专家,他虽然表示科学界已经掌握部分两栖类数量锐减的原因,比如曝晒于UV-B紫外线之下、栖地消失、杀虫剂、传染病等等。但布劳斯坦的看法稍有不同,他认为两栖类要面对的不仅是上述的这些环境压力与威胁,因为环境中存在威胁一直是常态。以脊椎动物发展历史而言,以往两栖类适应得相当成功,即使天候恶劣,其他物种已经消亡殆尽,两栖类依旧欣欣向荣,不过是现在的两栖类已经无法“与时俱进”了。

生物学家提醒,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率是最近十万年内的新高,而生物学家之所以特别关注两栖类是因为其生理构造特殊、复杂的生活史,如具渗透性的皮肤、水陆两栖、产下的无壳卵等等,这些特征经常使它们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多变。

两栖类以往的生存优势经过数百万年后,反成为生存的考验,比如许多两栖类习惯把卵下成一团,或是以母体群聚方式产卵,目的通常是避免掠食者,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但是全球暖化使部分两栖类罹患特定传染病的情况恶化,而个体间靠得越近,疾病传染越容易;过去的水质较为清澈,今日人类使用的大量化学肥料、牲畜的排泄物均使淡水池塘的优养化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寄生虫感染与化学污染也日益普遍;还有,许多两栖类在开放的浅水水域产卵,因为这些水域阳光充足,含氧量高,幼体发育速率较快,被掠食的机会也少。但是目前由于南极上空臭氧层遭破坏,部分地区紫外线增强,导致物种突变、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与成长迟缓。以往的紫外线辐射量即使有变动也还在两栖类适应范围内,但是今天紫外线的快速变动速率已经超过两栖类负荷。

研究人员表示,两栖类亲代与子代间的差异并无明显规律,差异结果有利于生存的概率也十分渺茫,多数属于缺陷;在加上两栖类的生活史让它们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比其它物种更加脆弱。

两栖类目前的情况告诉人类整个地球环境变迁的速率已经超出生物适应调节的负荷,两栖类只是揭开序幕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怀念小时候的散步道
澳洲研调:珊瑚白化与气候变迁有关连
南投县议会要求县府  重视全球暖化问题
美国会听证会:气候变迁威胁美国家安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