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五女童 遭同学辱骂“瘟疫”排挤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荣祥/高县报导〕“糟糕,老师不在教室,我一定又会被同学笑、被同学骂,真的想要快转学,有时觉得自己像是垃圾里找到的小孩,这么笨、这么白痴!”

高县某国小五年级单亲女孩,日前以白纸写下坏心情,妈妈追问下,赫然发现女儿在班上遭同学严重排挤,脚踏车胎被戳破、吃饭时被嘲笑,动辄被叫做“瘟疫”或“畜生”,连老师都直言她人缘太差;妈妈曾向学校反映却迟无改善,老师处置也欠妥,加上女儿出现退缩逃避举动,心碎之余选择让女儿转学,并出面投诉媒体。

女童妈妈表示,女儿不断受欺负,老师从未主动联系,还当她的面数落女儿人缘太差,甚至在全班面前要女儿转学;近1个月来,女儿每天起床后都不太愿意进教室,即使转学后也很担心被嫌弃。

单亲妈妈说,她1人兼2份工作,只为让3个女儿安心念书、成长,却没想到小女儿在班上受到严重排挤,连老师讲话都伤到孩子。女儿直到她允诺会安排转学,才敢讲出被同学排挤的情况。

老师则解释,可能是家长误解她的部分话语,她提及人缘问题是向家长说清楚孩子处境,并非刻意批评,而因女童改考卷时未依规定处理,她才在办公桌前对女童说︰“如果有些习惯没调整,即使转学可能也不会改善。”

老师强调,女童每次碰到情况,她都会介入处理,多半是惩处、告诫对女童不友善的孩子,例如脚踏车胎事件,她事后设法查出参与破坏的孩子,并要这些学生向女童当面道歉,同时协调家长分担赔偿。

除此之外,老师曾刻意安排几名个性好的女同学多关心女童,不料几名同学疑因不满女童打小报告,陆续与她保持距离。

不过单亲妈妈认为,老师应给予更多机会教育,导正孩子互动观念,而不是放任孩子错误行径。她感谢学校行政单位与辅导老师的扶助,只是对于老师的处置方式感到失望,事后想想还是很不以为然。

校方则指出,女童本身相当善良、单纯,可能在人际互动需要多些调整,校方建议换个环境;而当事老师资历8年,教学相当认真,可能是表达方式较直接,才造成女孩与家长误解。

孩子听到要上学喊肚痛 恐患忧郁症

〔记者王荣祥/高县报导〕高县教师会副理事长刘亚平表示,孩子一旦因人际关系恶化出现异常行径时,老师应立刻介入,假设老师无力解决,应向学校辅导单位反映,若连学校也难处理,再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咨商师帮忙。

他指出,老师处理孩子人际关系问题时,一定要保持耐性与诚意。

同时也应掌握孩子家庭背景、生活环境,还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千万不能在情绪上形成对立,否则所有劝告与引导都可能被误解。

而小五女生听到要上学就喊肚子痛,医师研判孩子可能有忧虑、焦虑症状,建议家长应考虑陪同孩子寻求身心科或心理科专业治疗,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

乐安医院院长蒋荣钦表示,生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不少青少年也会出现忧郁症,他初步判断孩子有类似征兆。但因为个案不同,处置方式也不太一样,原则上仍须药物控制、专业咨询双管齐下,对于当事人才有明显帮助。

校园霸凌专线 设置1年获投诉147件

〔记者申慧媛、周富美/台北报导〕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教育部为推动友善校园,去年4月1日起设置24小时免费投诉专线(0800-200885 )服务,使用对象以学生、家长为主,至今共接获147件投诉,其中有6件为校园霸凌事件,教育部已持续进行列管追踪及后续辅导。

儿福联盟表示,霸凌(bully )是指孩子们之间恶意欺负的情形,这是长期存在于校园的现象,霸凌现象大致可分为肢体霸凌、言语霸凌、关系霸凌、性霸凌、反击型霸凌5大类,这名小五女童在学校明显遭到关系与言语霸凌。

教育部军训处教官林明辉建议,中小学的导师应该在平常即格外关心“高关怀群”学生,过去校园霸凌的案例中,“高关怀群”学生往往不是受害者就是加害者,需要老师多注意,适时提供学生协助。

现行校园一旦发生霸凌事件,教育部校安中心也有明确作业流程图,要求学校须指定专人处理并提报校安中心及地方教育局主管等,必要时也须通报警察等单位提供处理。

林明辉说,过去部分学校老师对学生霸凌事件处理,往往认为是同学间的口角或小争执而未通报,但有可能因此造成日后重大伤害,所以目前校安中心都要求学校,即使是很小的霸凌事件,也尽可能按月按周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