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我惩罚症心理疗法(4-3)

杜鹃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3期【医疗保健】栏目

支持疗法

这种方法也称精神支持疗法,是一种认识疗法,类似于分析疗法而又有所不同。因为,患者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失衡、自己疾病的产生原因和严重程度不了解,就产生一系列相矛盾、相排斥的各种复杂心理情绪。比如在治疗时,与亲友和医护人员均可以造成矛盾,使病情激化。为化解这些矛盾,必须了解患者,同时也让患者有条件的认识疾病的全貌,配合治疗。

造成以心理为主导的疾病,常常是对自身行为的因果关系认识不清,要认清患病的原因才能治本。医护人员及亲友要很好把握病人的心理,善于说理开导。《黄帝内经‧灵枢‧师傅篇》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人本疗法

这是一种称为集体心理治疗和求助者中心的疗法,目前越来越受到医生们的重视。这种治疗方法,强调人的本质善良,应当尊重每个人的实际价值。医生与病人必须共同保持真诚耐心,融洽相处,通过集体生活的方式,互相理解、倾诉、照应、提高,抛开从属性和依赖性。

治疗是非指令性的东西,应该充份尊重人格,对病人同样需要如此。比如外国的“灵性治疗中心”即将各教派病人编为一组,通过教派的正确理论,与人为善的沟通,纯化心灵,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七情相克疗法

人有七情六欲,而七情归之于医理之中,就是可以致病的因素。喜、怒、哀、思、悲、恐、惊七种情感可以由于不同的刺激表现于人的内心。而用以情克情、相生相克的原理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黄帝内经》云:“怒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思胜恐”金代医家张子治疗一位因夜间遇贼而长久以来见响动即产生惊恐的妇女,施以响声反复刺激,再述其惊恐的根源所在,当她明白惊恐与响声的关系后,病不治自愈。

古代医籍记载“怒可逐瘀”、“喜能制怒”、“恐能制喜”、“惊开心窍”等病症,说明了七情克制的治疗效果。《黄帝内经》中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等均为五情过极所致,只要把握了七情相生相克的原理,即可用之治疗疾病了。

动作疗法

动作疗法也叫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根据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行为学家认为,患者的各种异常行为和症状都是本身在以往生活经历中,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因此,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加以纠正。行为疗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技术,根据病人的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选择运用。(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