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导演杨德昌辞世 瞿友宁对他又爱又恨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7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一日电)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重要导演之一杨德昌六月二十九日病逝美国,消息传到台湾,演艺圈无不感慨不已。其中,以执导偶像剧“恶作剧之吻”走红的导演瞿友宁不讳言曾遭杨德昌当众“开革”,他对杨德昌是又爱又恨。电影人游惠贞则是提到,杨德昌曾婉拒台北电影节为他策划专题的美意。

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饰演小四的张震,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亚洲知名演员。目前他在香港拍摄导演徐克的新片,得知杨德昌过世的消息后表示相当震惊与难过。张震说,杨德昌是他表演上的启蒙老师,也是他最尊敬的导演之一。除了向杨德昌家人致哀,张震希望杨德昌一路好走。

台北电影节总策划游惠贞表示,她2000年筹划第三届台北电影节时,曾计划制作杨德昌专题。当她在电话里向杨德昌表达时,杨德昌客气地婉拒,并表示将当面解释原因。

游惠贞表示,她随后和当时的台北市新闻处长金溥聪、文化局长龙应台和杨德昌见面,杨德昌向他们说明了婉拒的理由。杨德昌认为,台湾电影整体大环境太糟糕,政府未能努力改善,因此他没有心情参加电影节这种“节庆”。杨德昌并再三向主办单位表达歉意。

游惠贞说,她和杨德昌并没有私交,但她对杨德昌不向大环境妥协的精神,十分佩服。

偶像剧“恶作剧之吻”,以及电影“英勇战士俏姑娘”导演瞿友宁初入电影圈时,曾从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术工作,由于表现未如杨德昌预期,遭杨德昌当众开除。对此,瞿友宁并不讳言,年轻气盛时是有一点点小恨,但他很庆幸能从杨德昌身上学习。

瞿友宁表示,他从杨德昌身上学到了工作态度,以及创作的方式和要求。他说,杨德昌对拍片要求的精准与深度,到现在几无人能出其右。瞿友宁印象最深刻的是,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他找了五、六十支五0年代的手表,但杨德昌就是不满意。后来他看到电影,当演员举手露出了手表,他才知道杨德昌的用心。

瞿友宁说,直到自己当了导演才了解杨德昌对他的责骂,他对杨德昌是“又爱又恨”;他说,也惟有杨德昌那样的天才型导演,才能达到如此孤绝冷傲的境界,这是别人学不来的。

杨德昌1947年出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控制工程学系毕业,1972年赴美佛罗里达州利大学修习电脑硕士,在南加大学习研究电影一年,并在美国担任电机工程师七年。1981年,他回到台湾,与詹宏志、余为彦、徐克等人参与独立制作“一九0五年的冬天”,本片后来入选坎城影展“一种注目”单元。

1982年,杨德昌被中影延揽,与柯一正、张毅、陶德辰合拍“光阴的故事”,导演其中“指望”一段。由于本片在各方面的创新尝试,被公认为“台湾新电影”的滥觞,而“光阴的故事”的佳绩也使得四位年轻导演有机会继续拍摄电影。

杨德昌在1983年创作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海滩的一天”,本片以复杂的叙事结构,讨论社会转型中的女性议题及转型后的都会空间对人的影响,引起诸多的讨论。1985年的“青梅竹马”,探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男女心理;1986年的“恐怖份子”,以特殊的叙事风格,以及对现代都市中人们深刻的观察,获得国际许多奖项的肯定。

1991年,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引起国内外广大的讨论,杨德昌更被日本“电影旬报”选为年度电影奖的最佳外国导演。1994年的“独立时代”获得第三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1996年他执导的“麻将”,获得柏林影展评审团特别奖。

杨德昌六月二十九日因结肠癌并发症去世,得年五十九岁。

相关新闻
袁娅维入围金曲奖 陆委会:26人已获准来台
邱泽20年前差点组男团 当年伙伴邀拍MV一口答应
442天完成40场万人演唱会 告五人将圆梦插旗欧洲
《海角七号》男星突退出演艺圈 53岁转职工程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