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原民儿童合唱团庆十年 团员许出国演唱心愿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8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二日电)台北市原民会少年儿童合唱团今年庆创团十年。合唱团十年来在中山堂、社教馆、国家音乐厅登台,并下乡部落演唱,前几年报名参加在德国举行的国际音乐赛,却因经费无法成行,是团员心中的缺憾。团员许下了“出国演唱”、宣扬台湾原住民精神的心愿,盼下个十年能够实现。

原民会少年儿童合唱团成立第三年即接任行政团务的首美玲回忆,首任台北市原民会主委高正尚认为原住民音质佳,应予整合,于是创立原民会少年儿童合唱团,招收对象以北市的国小二年级至高二学生为主,不过,也有来自台北县汐止、三重的小朋友。

不像许多家庭的学童在幼稚园就可以学音乐,首美玲说,多数原住民学童初到合唱团,在乐理方面如同“白纸”,有人还是五线谱与ㄅㄆㄇ一起学,有的更是家中小孩一起来,素质参差不齐。

不过,首美玲说,合唱团以鼓励参加为性质,依能力分为基础班及合唱班,多数学童经过听音、训练,学童对乐理、五线谱都有基本认识,教唱各族歌谣及世界名曲,并融入木琴及打击乐,创造出属于原住民的合唱团特色。

她说,一般而言,小五后可进入合唱班,有许多原住民家长发现孩子一次比一次更进步,更有耐心送孩子到合唱团练唱,成果逐渐显现,社教馆、中山堂、大安森林公园都有合唱团公演的足迹,或到部落演唱。

她指出,1993年SARS期间在台湾国家音乐厅举办的世界儿童音乐节,有团体不克前来,台北爱乐合唱团总监暨指挥杜黑于是安排原民会少年儿童合唱团登台,清亮的歌声受到外界注意。

原民会少年儿童合唱团十年来培育音乐人才有成,首美玲说,“星光帮”成员卢学睿是原民会儿童合唱团的创团成员,他从童年到高中,声质都很清亮,加上其个人擅加模仿、乐观开朗的个性,老师也刻意培养,现在是合唱团成员走向音乐领域的最佳代言人。

卢学睿在音乐上的表现,也激励合唱团员更努力练习。

合唱团成员、卑南族的赖泓尊今年将升国三,参加过多次公演的他,想起表演时家人及亲友到场为他加油的场景,仍觉得骄傲。泓尊吹直笛很拿手,他希望未来的音乐表现,也像“学长”卢学睿一样,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原住民儿童合唱团走过十年岁月,首美玲回忆,年轻一辈的原住民会讲族语的人渐少,有一回合唱团到花莲光复乡公演,一位阿公在台下站起来指着台上的孙子高声说“台上那个是我的孙子”、“不是人到了台北就成了台北人”。

部落长者认为孩子离乡到台北,仍没忘记原来的根本而显现的骄傲,让首美玲印象非常深刻。

不过,首美玲也感慨,创团时学员最多有七十多人,还有经费每年为孩子做书包、买文具,但是,官方的补助经费逐年减少,加上都会区的原住民学童愈来愈少,还得和安亲班、补习班抢学生,招生不易,今年团员约有四十人。此外,几年前原住民少年儿童合唱团原有机会到德国参加音乐比赛,却因为经费不足而作罢。

原住民的族群认同,也在合唱团找到坚定的心。首美玲说,许多原住民在都市中不敢大声说出自己是原住民,来到合唱团,孩子的音乐成绩,让许多原住民家长勇敢说出自己是原住民。“原住民找到认同”,合唱团的舞台,让原住民找回民族自信心。

两年前创团老师离职去进修,原住民少年儿童合唱团一度出现断层。首美玲说,历经两年的低潮期,创团老师在今年已归队,合唱团将目标在放在“登上国际舞台”,用最原始的声音,打动国际友人的心。

相较于北市教育局及学校每年暑期带团出国参访、游学,原住民儿童合唱团前几年却因经费不足无法出发德国参加比赛,至今仍是团员心中的遗憾。

台北市原住民委员会主委杨馨仪承诺,她会尽力达成团员出国行销台湾原住民精神的心愿。

杨馨仪说,北市原民会儿童合唱团近年来已小有名气,原民会已列为人才培育的重要政策,未来还将开班原住民传统乐器演奏,让原住民儿童藉歌谣传唱了解自己的文化,进而担任原住民文化推展大使。

这番话,也激励每周练唱的小团员。

即将升小六的阿美族张皓安说,在合唱团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音乐,“很棒”,他想唱到国中毕业。

将升小四的布农族田佳蒨,哥哥与弟弟都是合唱团员。她说,现在只要听过的音乐就会试着写出歌谱,希望未来能学钢琴或乐器,在合唱团的演唱中弹奏出一首好曲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