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兰屿大舟航向台北 达悟人盼生存权利受尊重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顾恒湛台北二十五日电)“大海是兰屿的田,我们拼板舟航向你们的台北,希望台湾的人了解,台湾大渔船侵犯了兰屿的田,让达悟族生活在恐惧中”,耆老王田区在完成拼板舟航行六百公里壮举后,娓娓道出达悟族对生存权利的忧虑。

十四人座的兰屿拼板大舟“ipanga na 1001跨越号”六月十九日从兰屿出发,历经台东、花莲、宜兰、基隆、关渡、淡水等地,近六百公里的航程后,在七月底抵达台北淡水,为欢庆达悟族人完成首次壮举,原住民族委员会特别举办了盛大欢迎会。

达悟族耆老王田区受邀代表发表感言,他没有大声描述这趟航程的英雄事迹,反而娓娓道出近代大岛(台湾)的国家与人民对小岛(兰屿)有形与无形的入侵。

近百年来,自主封闭的小岛(兰屿)不知不觉地被吸纳,进入不远处大岛(台湾)的国家体系之下,这段现代化过程中原初的相遇,让兰屿人充满挫折与不愉快。

随着大岛政权的更迭,从日本人、国民党人到民主化后的台湾人,兰屿人仅能默默接受大岛人给予的现代化“德政”,从便利的钢斧到水泥房,现代国家教育到核能废料,再到台湾的机动渔船,大岛的德政每每变成小岛的“恶灵”。

近年来,捕飞鱼的台湾船队,就这样驶进达悟族的传统渔场,飞鱼季中达悟族拼板舟刷刷的桨声,和台湾渔船轰隆轰隆的马达声形成强烈的对比,回游兰屿的飞鱼很难在台湾渔船精良的捕鱼“技术”下逃过一劫,而达悟族人在技术不如人下,最终仅能捞到残存的漏网之鱼。

当飞鱼民族捕不到飞鱼,凝聚渔团的拼板舟逐渐失去了下水捕鱼的原初功能,年轻一代的达悟人宁可做工赚钱买机动船,也不愿遵循祖先的足迹入山寻找上等造船的龙眼木,达悟人底层的文化因子,正在传统与现代间逐渐流失。

梦想航行计划的筹画人夏曼‧夫阿原(郭建平)说,这次拼板舟的航行计划,达悟族不再是大岛的配角,达悟族用行动告诉台湾的人,做为一个海洋国家应有的态度是什么,他们将拼板大舟取名“ipanga na 1001跨越号”,就是要“跨越”岛与岛的界线与隔阂,也要跨越那传统与现代间的不愉快。

“大海不应该是岛与岛间的阻隔,而应该是一条互相了解的通道”,筹划这次梦想航行计划的纪录片导演林建享这样说着。希望“ipanga na 1001跨越号”就这样载着台湾人的祝福和友谊,带领达悟族人顺着通道,找回祖先留下来那份最丰富的资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