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部分国有化 美介入自由市场执行问题多

人气 18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蕙如华盛顿特稿)美国政府宣布收购银行股权,形同将银行“部分国有化”的行动,引起关于自由市场制度的不少议论;尽管美国总统布希强调,这项措施“并非是要接管自由市场,而是要予以维护”,但这个美国自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介入金融市场行动要有效执行,恐仍有不少问题要克服。

首先,是如何有效管理计划。布希政府期盼银行可使用来自政府的资金,发出更多借贷,提振经济;他们也强调,这项计划经精心规划,将鼓励银行在市场稳定与可由私人投资者募资时,向政府买回股票。

而为了保障纳税人,根据美国财政部计划,美国政府购买的优先股在前五年将享有百分之五的红利,之后为百分之九;公司可在三年后买回股权。参与的银行没有政府允许,不能增加股东红利,主管薪资也会受限。

但为了去除“国有化”与介入自由市场忧虑,布什政府强调,他们并非要“经营”这些银行。然而经济学者指出,除非政府介入银行管理,否则无法确保情况不会再度发生,以及银行是否真的将资金借给需要的人。

这意味,计划存在两难,美国政府一方面需要确保政府投资的资金,增加在银行的信贷发放,而不是囤积或流入股东红利发放,但一方面若因此而对参与银行限制太多,也可能导致银行却步;两者都会影响计划成效。

除了学者认为政府应对纳税人资金有更多保障,并在鼓励银行参与避免对自由市场过度介入间寻找平衡之外;在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场逻辑下,银行要接受入股救援,本身也需克服污名化的问题。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宣布这项计划的同时,九家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在鲍尔森“要求”下参与计划,事实上兼具象征意义与务实目的;除了是向世界保证美国金融机构无虞,也是让计划“去污名化”,鼓励全美数千个需要资金的小银行参与。

计划虽对这些小型社区银行采自愿加入制度,但相关主管机构也表示将设立标准,决定哪些银行可接受帮助;政府不会投资情况最好和最坏的金融机构,但是一些情况刚好“在中间”,注入资金后有助改善运作的银行,会受政府的“要求”参与。

不过,这项计划目前为止似乎并未受到这些银行普遍欢迎,甚至出现反弹;一些相关银行协会在计划公布后,纷纷对媒体指出银行参与意愿不高,除了表示不需要这笔资金,也批评政府介入拯救那些犯错的公司,造成市场不公。银行抗拒政府介入,为计划成效平添变数。

学者忧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两千五百亿美元入股银行足以拯救银行体系吗?究竟多少资金才足够?

布什政府实行这项计划,已用掉了对金融机构七千亿美元纾困计划可得的第一笔款项,预料将需要向国会再要求另外可得的一千亿美元,进行原订购买不良资产的计划。而剩下国会的可予以否决的三千五百亿美元,则可能留给下一任政府。

前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强生等学者认为,由于难以估计所需资金,要真正解决问题,财政部或者应该放弃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计划,将七千亿美元完全投入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重组;国会也应该让七千亿美元,完全交由总统裁量使用。

尽管执行上问题仍多,但学者多同意,在雷曼兄弟宣布倒闭,美国政府入股美国国际集团后引发一连串的恐慌与股市崩盘后,美国政府这项行动至少在强化信心与缓和恐慌情绪上有正面意义。

华府智库“国家政策中心”副总裁贝茨向中央社记者表示,这项行动显示,倡导自由市场的布什政府别无选择,只能进行这一系列动作企图阻止金融恐慌。

至于行动是否有效?贝茨认为,若情势顺利,美国经济在两到三年内或者会有少数成长或零成长;而美国政府应利用这段时间,建立策略让经济可持续成长。

他认为,在一连串政府介入市场动作后,稳定市场的责任将交由下任总统,然后系统性减少政府参与金融业,恢复纳税人资金,并制订法规拯救市场和惩罚贷款者;“可确定的是,不论谁赢得大选,都将在未来四年把经济列为优先事项。”

相关新闻
德总理:八国将再次召开峰会以因应金融危机
澳总理:全球金融危机肇因极端资本主义失败
金融危机横扫全球  世界经济衰退疑虑升高
印度等新兴经济强国将信用危机归咎富裕国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