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灾害性天气增多增强 长期预报刻不容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二十六日电)全球异常天气事件有频率增高、强度增强趋势,传统的逐日天气预报外,季节预报乃至年代变化预报,成为国际关注焦点;台湾地狭人稠、地形陡峭,且易受台风侵袭,如何提升气象灾害预测及预警刻不容缓。

今年七月卡玫基台风侵袭台湾,惊人雨量和降雨造成十多人死亡、失踪,及新台币十亿元以上农业损失;九月辛乐克台风再度重创台湾,二十多人死亡、失踪;今年初低温则造成澎湖海域冻死鱼达三千吨。

异常天气事件常导致严重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得全球政治、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决策者,对未来天气和气候预测的资讯需求迫切。

气象局长期预报课课长贾新兴表示,在全球暖化趋势下,人们不仅着重未来一季,还要关切未来五年、十年,甚至百年的天气和气候的演变。

气象局资讯中心副主任程家平引述联合国去年公布的政府间气候变迁小组的报告指出,全球暖化有可能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冲击,尤其是对人口密集的海岸区域和海岛国家影响最大。

程家平表示,过去十余年来,因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观测资料的时间与空间解析度提高,丰富及高品质的观测资料,使得气象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再配合高速运算电脑,可对气象系统未来演变做出更佳模拟,扩大气象预报资讯应用层面。

程家平指出,目前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先进气象预报作业中心都全力拓展三到六个月的“短期气候测报业务”。美日欧盟气象界也积极往零到十二小时的“短时天气预报”发展,以支援灾害性剧烈天气的防灾、减灾及救灾需要。

气象局引述美国国家气象局环境预测中心的策略规划文件指出,大气现象预报时限可由数分钟到数十年,各种不同时距的预报产品,有不同应用范围。例如,短时天气预报对防灾防洪的整备及预警非常重要;短期气候预报对社会经济活动和国家资源调度管理有相当大的影响。

程家平说,如果政府预知隔年有干旱发生,就可及早订定休耕计划,为补偿预做准备;若提早得知隔年夏季高温多雨,就可及早进行登革热防治规划。

中央气象局除每天、一周、一个月和季的天气预报,目前也着手加强数小时的剧烈天气预报及半年期的长期预报能力。

不过,气象预报科学与作业能力的进步,通常是以十年为单位,成果不易立竿见影。气象局表示,以顶尖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为例,经过五十年努力,大约每十年才显着增加一天的预报能力。

气象局自1983年获得政府支持投入资源发展数值天气预报作业后,持续引进国际先进作业技术,再加入区域特性的本土化发展策略;二十五年来,约九到十年相关预报能力才可取得一天的进展。不过,跟随先进国家的发展历程,台湾半年天气预报应是指日可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