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札那靠钻石致富 布希曼人却濒灭绝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12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正庆约翰尼斯堡特稿)波札那高等法院在2006年12月13日做出一项历史性判决,指政府强迫原住民族布希曼人迁出喀拉哈里保育区是违法且违宪的,此举无异于让世居保育区的原住民活活饿死。

住在喀拉哈里(Kalahari)保育区长达数千年的布希曼人(Bushman),在电影“上帝也疯狂”里,是一群靠聚居打猎但与现代文明社会脱节的少数民族。不幸的是,他们所居住的地点,正好是全球最大钻石矿藏所在地。

占政府岁收50%、国内生产毛额(GDP)35%以上的钻石,波札那靠它,每年生产3千多万克拉钻石,并赚取总额约8成的外汇。

钻石,让波札那成为全球经济成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以GDP计算的国民年均收入达8453美元,更是非洲大陆最高的国家,远远脱离独立初期全球最贫穷国家的行列。

谈到钻石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首都嘉伯隆里(Gaborone)市长莫提(H.K.Mothei)滔滔不绝讲述说,波札那的钻石绝对不是“血腥之钻”,而是“发展之钻”。但对钻石与布希曼人之间的关系,他则和多数官员一样避而不谈。

因为,波札那总统哈玛(Ian Khama)早在年中的国情演说中就指出,“布希曼人想靠游猎维生,是一种古老且不切实际的幻想”,今年4月才卸下总统职务的莫盖(Festus Mogae)也扬言,“波札那政府将上诉到胜利为止”。

在国际媒体上不断抨击波札那政府的国际生存组织(Survival Internatioal)指出,波札那核准全球最大钻石公司戴比尔斯联合矿业公司(De Beers)在喀拉哈里保育区内开采,但却不提供布希曼人钻井取水,除非让他们返回久居的保育区,否则这一地球上独特的少数民族将濒临灭绝。

不过,莫盖对任内采取的布希曼人重安置措施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质疑说,喀拉哈里保育区的原住民靠政府的社会救济,住在沙漠中央的原住民如何靠游猎维生?更何况,有些原住民任意打猎,已造成保育区内野生动物大量死亡,为了保护环境,政府有必要升高自愿迁移的力道。

野生生态环境部部长纳沙(Margaret Nasha)则表示,从1997到2002年,波札那政府共支付波币440万普拉(约58万美元)补偿费给730个布希曼家庭。

她说,虽然总数1000多人的布希曼人,现在只有17人还留在喀拉哈里保育区内,但重安迁的布希曼人,包括兴建学校、诊所和提供就业,期间平均每月花在个别家庭的经费约5万5000普拉,政府已对他们做出最好的安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布希曼人的未来和保育区的生态,与钻石矿业无关。

即使如此,国际生存组织执行主任柯瑞(StephenCorry)还是指出,布希曼人最想要的第一件事是返家的权利,波札那必须接受法院的判决,因为这才是布希曼人最好的生存方式。

而在布希曼人自行架设的“我要回家”网站上(iwant2gohome.org),为波札那少数原住民发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圣公会大主教屠图指出,就像美国印地安人、中国西藏人一样,一个国家以进步之名摧毁十万年之久的原始文化,不算是真正的进步。

不管怎么说,国际货币基金(IMF)在2006年公布的“波札那–非洲远离矿产资源之害”报告中指出,波札那利用丰沛的钻石等矿产资源加快经济成长,推动审慎的财经管理政策,已让波札那成为非洲大陆众多拥有丰厚天然资源国家的典范。

财政部长高拉瑟(Baledzi Gaolathe)坦言,波札那仍是一个以钻石为主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波札那发展的危机在于经济多元化执行不够彻底,非矿业部门的成长未如预期水准,而继续追求外来投资于非矿业产业,并鼓励企业竞争,将是波札那避免全球不景气冲击的最好药方之一。


随着钻石生产处于平稳停滞期,波札那正致力推动观光业为另一经济支柱型产业,希望以大自然原野生态吸引更多投资者及观光客。//中央社

相关新闻
研究珠宝一生 传统心守传统业
2盗当店员面前 偷300万方钻
见穿名牌客人 店员戒心低
天灾肆虐后 巴西观光城市致力吸引游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