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想登上 “杏坛芬芳录”的好老师

许秀英(台湾成功国小校长)
font print 人气: 65
【字号】    
   标签: tags:

服务教育界25年,典亮是我非常欣赏的好老师。

成功国小是我的第一所学校,新手校长总要摸索与请益。有人建议我可学习社头国小校长成立一个特色团队,亲自培养、带领,并给予充裕的资源。方法虽好,可是我没什么专长,要亲自培养带领,那可累了,将来我离开了,这个特色团队也会解散了。

但此刻我回头一看,有人帮我带出了一个团队,在典亮和几位老师推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个环境:老师把成功当成永远的家来经营,渐渐凝聚了共同的理想与抱负,学习放下自我与嫉妒,互相包容与学习,以更开放宽大的胸襟、无私无我的大爱,形成不分处室、互相支援的团队,就像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练》的学习型组织。

为解决分校可能并校及本校减班的老师超额问题,成功国小过去保留很多代课缺,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学校一直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状态,特别是其中有个班级让人束手无策、头痛不已。四年前经过激烈竞争甄选进来的庄典亮老师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很意外的,一年后这个班级变成表现很突出的一班。想必是老师的人格感召让学生得到启发与感动,变的知书达礼、品学俱佳,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使老师不在教室,他们也能安静的掌握时间自我管理、认真学习。

毕业典礼上,他带的班级,学生、家长总是忍不住哭成一团,夜深了仍不舍离去。送走了毕业生,暑假期间典亮老师除了指导要参加比赛的学生语文,还带着这批刚毕业的孩子继续加强数学与阅读。学校在开学第一天就按课表上课,接了新班级的庄老师一早就带着一群孩子把所有教科书搬到各班教室,原来是毕业生回来分担老师工作!这些学生到国中的表现都很受肯定。

相较于用心让考试分数高于别班的老师,提升全班语文学习是吃力而繁琐的,但影响孩子的可能是一辈子。在家长只认得考卷上的红色数字的乡村小学,庄老师从要求学生花很多时间于课外读物上开始,就要面对很多困难与责难;要将阅读扩展到写大意、心得,上台做分享、报告、写作投稿,改编剧本完成戏剧演出…,对于家中唯一的课外书是农民历的农村小孩,每一步都是艰辛,但每一个环节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带的走的能力”。

它无法立竿见影,但学生的回馈令人欣慰──乐在学习、气质改变、功课进步、班风良好、生活有重心、人生有方向。诚如钰儒同学的心得:过关斩将的得到分区演讲比赛冠军,虽在全县比赛无法胜出,但在自我挑战与战胜挫折中,他很高兴找到自己的潜能与自信、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这些比任何奖牌都更有价值。

庄老师是个有主见、有规划,非常踏实的老师,他讨厌形式、虚假、功利,他只做有意义的事,有益学校、学生的事,即使这个学生是个陌生人。他认为:“没有学生的学习、快乐与成长,一切行政作为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公正无私,很有个性的他成为学生敬畏、同事信任的教学领导者。

从庄老师身上我看到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忙碌的,不是忙着进修研习、忙着比赛拿分数,更不是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如我的信念:“让所有老师都成为明星老师,让家长对每个老师都很满意。”

他毫不藏私,把很多课余时间都给了学校、学生;把自己指导语文的经验用心整理分享给大家,带动更多人加入语文小组推动班级阅读,愿意分享教学经验。即使只是小小的一个教学技巧,对自己是踏出重要的一步,对别人可能也是个触动。渐渐的大家都能够放下自我、屏除嫉妒心、争斗心,真心赞美欣赏与学习他人的优点,接受别人的建议以改进自己的不足。这是个可以信任他人、没有疑虑恐惧的“友善校园”。

他到底有何魔力能把影响力发挥的这么好?百年树人真是一点不假,没有仙女棒,没有魔法,唯有“爱与榜样”,日复一日的付出、点点滴滴的灌溉累积才能成就我最后所看到的成果。可惜我不是他的学生无法亲沐师恩;可惜我不是隔壁班导师,无法耳濡目染。所以我无法看到全过程,我只是一再的被感动,能做的就是支持、感激,并将之分享、发扬。

我想写这篇短文时,低调的庄老师说他只是做他该做的、想做的,不想得到宣扬与褒奖。我说:“媒体与社会对少数老师的行为做大量的负面报导,身在现场的我看到太多好的难以形容的老师,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掌声、他们走过的经验没有传承给其他老师,社会的光明面被揭短、唾骂掩盖。分享不是为了显耀个人,是让好事产生涟漪效应。”

我用真实名字说故事,因为校园文化需要导正。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好人不能出头、被表扬就会被打击的“平庸主义”,这只会是一个互相攻击、争夺、防卫、结党,能量内耗、集体弱智,没有安全感、不会进步的团体。他认同了。

日久见人心,人焉廋哉!不须刻意表现、不须迎合求好,做真实的自己,真金难掩其光华。一个不想登上“杏坛芬芳录”的好老师,才是我心目中最感动、佩服的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教育有塑造人民的价值观、建构习惯与培养技术等等的功能,换句话说“办了什么样的教育等于打造什么样的国家。”而在第一线从事工作教育的老师们则毫无疑问的肩负着如此的重责大任与无比的荣耀。因此不论在师资培育或教师研习中让老师拥有能快乐幸福的知识、态度、行动力与环境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要件,而当个个都是阿善师的时候相信也让现今越趋紧张的教育环境能够芬芳怡人、百花齐放了。
  • 在每个人的成长岁月中,也许曾经遇到师长,在我们最软弱无助、最需要帮忙时,适时伸出援手,给予重要的协助或鼓励。或许物换星移,我们不一定有机会跟这位贵人表达由衷的感激,但却在内心深处默默感恩;祈愿自己如同一颗种子,让爱与关怀深耕发芽,持续传递。
  • 身为父母师长者,常常自以为替孩子做最好的安排,有时多深思一下,其实未必如此。

  • 大家都知道,感动的一刹那,心中激起一丝的涟漪,内心热血澎湃,一阵酥麻直冲脑门,然后眼眶泛红,也或许有人就此而泪水在双眼里打转,甚至更哽咽得说不出话,无论怎么形容感动,这种感觉真的就是这么棒。记得听过他人说的一句话:“欣赏别人的成就是感动。”我很赞同这一句话,尤其是在我曾经试着探讨师生之间所谓的“感动”之后。

  • 我刚到成功国小时,偶然听到教室里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歌,“天啊!音乐课是这样上的?对呀!太久没听过唱歌,几乎忘了国小应该有音乐课呀!”这里曾经是文化沙漠,没人使用的音乐教室躲在破旧漏水的偏僻旧校舍,大门深锁、设施阙如、钢琴蒙垢…
  • 通常“感谢还有许多感动”是这些大人学生们每次下课时对我的赞美,但是,号称“专家”的我,内心里的感谢和感动并不亚于他们。在每一次的课程里,我与这群家长学生共同面对一般人无法忍受的问题,例如:孩子是一辈子可能没有办法站立的脑性麻痹高中生、双臂断肢的国中女生、注意力不足的小学生……等等。
  • 回首数载的教学生涯里,曾迷失在孩子成绩与教学付出的计量天秤里,失衡的可不仅是度量意义上的砝码,而是师生间双向沟通的和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