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胜:杨佳“语录”引起的试错思考

李咏胜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4日讯】由“杨佳袭警事件”而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近来随着瓷安事件、襄汾溃坝事件、三鹿毒奶事件、吉首事件、地铁塌陷事件、陇南事件的接踵而至,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社会的巨大包容量,又很快屏蔽了事件中的那些血腥和丑恶,生活的潮水照样汩汩向前涌动着,去追寻新的轰动点。

然而,当我目睹着眼前这些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事件时,心中唯一的感觉不是悲天悯人,而是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结”的怅然与怆然。

为什么几个月之内,竟然会有这么多令人黯然神伤的悲剧发生呢?

未必真的是苍天没有长眼,存心与我们无助的平民百姓过不去么?

但几经思忖,又觉得问题并非如此这般简单。

那么,敢问其中的奥秘何在呢?

突然间,耳畔顿时响起了袭警者杨佳那句被网民们奉为“语录”的话来:

“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于是,方才找到了一个试错思考的切入点。

众人所知,“杨佳袭警事件”的庭审证词证明:他的袭警,并不是什么神经病发作,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故意残杀。这就是说杨佳之所以袭警,完全是有缘有故的犯罪。这个缘,就是警方对他施加的人身伤害和精神打击;这个故,就是他向警方提出“给个说法”的诉求,总是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于是,才采取了这种玉石俱焚的“自我解决法”。

当我们了解了“杨佳袭警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再来看他的“语录”,就不难理解了。

但在这其中,最值得思索的还是两个极其简单的名词——你和我。

你:在事件中是主体,也是整体,即代表强势的国家公器;而我:在事件中是客体,也是个体,代表弱势的普通人群。客观地看,这种“你和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其实就是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的常态。而在“杨佳袭警事件”的整个过程中,作为代表着国家公器强势的警察,自然就有着以强凌弱的倾向,而作为事件中人的杨佳,也就从一开始便处在了弱势的地位上。但尽管如此,都不是事件发生的前因,而是后果,中间包括他最先被警方拘捕入狱时所受的冤屈在内。因为事件之所以发生恶性逆转的原因,是出在他向警方提出“给个说法”的诉求之后,警方对他所采取的具体解决方式和方法上。在此,我无法推断警方处理他这个诉求的真相,但仅凭他甘愿以死相拼来“给你一个说法”这一点,便足以想像出警方对他内心的损害程度有多大了。所以,他才会面对强势的威严,如此的果敢无畏,如此的残暴凶狠。

这就从反面告诫人们,如果代表强势的主体和整体,总是无视和凌辱代表弱势的客体和个体的诉求时,其结果只能是激起弱势方面的拚死反抗,从而形成一个以暴易暴悲剧的恶性因果循环。对此,中国有句俗语叫:“兔子赶急了也会咬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由此来看杨佳“语录”,并不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因此,倘若我们再用杨佳“语录”来看近来发生的种种恶性事件,似乎可以这样说,这些事件之所以会频频发生,都与这个“你”和“我”密切相关。

比如襄汾溃坝事件,是由于“你”没有“给我(百姓安全)一个说法”造成的;

比如瓷安事件,是由于“你”没有“给我(农民利益)一个说法”造成的;

比如三鹿毒奶事件,是“你”没有“给我(食品安全)一个说法”造成的;

比如吉首事件,是“你”没有“给我(集资者)一个说法”造成的;

比如杭州地铁塌陷事件,是“你”没有“给我(社会公众)一个说法”造成的;

比如陇南事件,是“你”没有“给我(失地农民)一个说法”造成的……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不妨一言代为蔽之:由于“你”任凭自身的强势为所欲为,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一匹不受监督和制约的野马,只管朝自己的利益狂奔了去,一路不惜践踏“我”作为人的生存权,而“我”却又始终找不到“给我一个说法”的机会,那么“我”在被迫和无赖之下,就只有“给你一个说法”,以暴力来报复和反抗“你”了。如再换用古人的话而言之,就是“百姓不惧死,奈何以死惧之?”

当前的中国社会,由于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波及和震荡,自然无可避免地处在了各种社会矛盾交错出现的高发期,许多不可预见的偶然事件还可能会以新的方式凸显出来,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平安度过将要出现的各种社会危机。而这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在于当新的突发事件产生时,我们能不能真正吸取“杨佳袭警事件”的惨痛教训,能不能坦诚地“给我一个说法”,而不是再让他“给你一个说法”了。

总之,当此中国面临新的历史挑战之际,倘若我们每个公民都能够理性试错思考一下杨佳“语录”的话,那么也许整个社会走向民主化的成本就会小一些,其光明面也会多一些。

2008.11.25于四川@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杨佳已死 中国人出路何在?(1)
律师:杨佳震动中国 官民冲突恐越演越烈
新唐人【中国聚焦】(72期) 杨佳事件探源
管见:从杨佳案想到刘涌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