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荣:话说“不战而屈人之兵”

舒荣

人气 41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道家修炼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军事领域。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对世间的一切无执无求,了悟生命的真谛,顺应宇宙规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动一兵一卒却能大获全胜。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道家无为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

对于修道来说,只有大德之士、大根器之人经过长期艰苦的修炼才能达到“无为”境界,而作为一个军事人才,要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除了要有很大的谋略、胆识和智慧之外,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操守德行。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战略思想来源于《孙子兵法》(简称《兵法》),该书现在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世界上很多军事学家和商海高层管理人员视为“宝典”。该书的作者孙子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被分裂成很多国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正所谓乱世出圣人,这些圣人又以他们各自的方式拨乱反正,使中华民族回归正统。道家鼻祖老子、儒家鼻祖孔子都是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孙子是兵家鼻祖,也被誉为兵圣。

孙子本是北方齐国的贵族,因为齐国发生动乱,就逃到了南方的吴国,过着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孙子的好友伍子胥是吴王的重臣,在吴王面前力荐孙子,称孙子的军事韬略高不可测,著有兵法十三篇,世人都不知道他的能力,如果大王您拥有了他,就天下无敌了。然后伍子胥又亲自拜请孙子出山。

起先,孙子拒绝了。因为他知道,吴王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主,一旦国势增强,声威显赫,就会骄奢专横,霸道肆虐,这样的人不具有称霸中原、统一华夏的德行。可是好友伍子胥却力劝孙子出山,甚至跪在孙子膝下,放声嚎哭不已,直哭得天悲地泣。孙子于心不忍,他知道伍子胥一方面是要帮吴王建立霸业,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吴国强大以后能为他报杀父之仇,所以孙子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只助吴王称霸一时,不成全其吞并列国而拥有天下。此外,孙子知道,这也是天意使然,让他的兵法在世间有一个操练的机会,从而留下一段军事文化给后人缅怀和效法。

一切正如孙子所料,在吴国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西破强楚威震中原的时候,吴王变得越来越骄横跋扈起来,于是孙子辞官归山,全身而退。而伍子胥虽然是个有勇有谋的忠臣,却因不识时务,不懂道之真谛,执意留在昏君身边,最后落得身首异处。

孙子虽然归隐,却为后人留下了《孙子兵法》。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军事著作,《兵法》被普遍认为是一本教人如何打仗,如何制胜的书,却不知道《兵法》横空出世,其实是为了让人懂得用兵的目的是为了使动乱归于和平,让那些热衷于战争、穷兵黩武的人在用兵中了悟生命的真谛,最后放下刀剑,平民以德修身立命,君臣以德安邦治国。

在历史有一个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故事:比孙子稍晚一些出世的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兼相爱”,反对战争。楚惠王有一位能工巧匠名叫公输班,他制造了云梯、撞车等一系列在当时非常具有威力的攻城武器,楚惠王相信他拥有了这样的先进武器就等于具备了称霸中原的资本了,于是决定先北上攻打宋国,宋国闻讯举国惊恐。

墨子得知后决定制止这场战争,就带领三百弟子赶到宋国。到了宋国后,他就教宋国的军队如何进行防御,又把弟子们布置在关键的城防要塞,然后只身徒步去了楚国。

他对楚王说:“您能攻城,我能守城,您是攻不下宋国的。”楚王不信,就让公输班与墨子演示攻守之术。公输班用云梯爬城墙,墨子就用点着了火的箭射他的云梯;公输班用撞车撞城门,墨子就用滚木礌石砸撞车;……公输班一连用了九种攻城方法,均遭墨子有效抵御,最后公输班的攻城方法用完了,墨子的守城方法还有几种没使出来。楚王在一旁看得很清楚,公输班输给了墨子。但公输班却对墨子说:“我现在知道战胜你的方法了,但我不说。”墨子也针锋相对地说:“我也知道你战胜我的方法是什么,我也不说。”

二人最后像打哑谜一样的对话让楚王既困惑又好奇,就悄悄地跑去问墨子,到底是什么方法?墨子说:“公输班的意思是杀了我,这样就没有人知道抵御他的方法了。其实,我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我的三百弟子都熟谙我的守城之道,他们已经和宋兵一起防守在各个要塞了,所以杀了我也没有用。”楚王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

两千多年来,《孙子兵法》一直影响着后世,甚至波及到几乎整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军事界和商界,但绝大多数人所掌握了只是一些权谋计策,而正真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兵法真谛的人廖若星辰,因为那不是通过刻苦学习就能掌握的技巧,而是要达到了一种无私无我、先他后我、大彻大悟的高尚境界后才能具有的军事智慧。(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成语随想:“天衣无缝”
舒荣:妙善公主与观世音菩萨
成语随想─ ─天衣无缝
舒荣:(俗语漫谈)人心不足蛇吞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