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泡沫 油价会飙涨也会崩盘

人气 2
标签: ,

【大纪元5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油价飙涨,西德州原油上周五更创下132.9美元新高,全球无不笼罩在通膨的愁云惨雾中。油价飙涨是否已达“泡沫”?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商品行情与“投机”有关,与“泡沫”无关,但长期确实存在崩盘的风险。

商品非资产 无所谓泡沫

举凡网路泡沫、信贷泡沫、中国股市泡沫等等,人们往往将不合理的飙涨现象冠上“泡沫”一词,甚至到了滥用的程度。然而对于原油、玉米等商品市场而言,“泡沫”一词就绝难适用了。据New Palgrave经济学辞典所述,“泡沫”意指“资产价格出现超过其本身价值的现象,只因短期持有者坚信可用更高的价格出售。”

然而,利用传统投资逻辑分析,商品的价值很难认定,也很难明确指出商品价格是否超出其价值。因为商品没有营运的现金流量,没有净资产价值,也没有每股获利,不能用股票的本益比方式来衡量其投资价值。也就是说,商品不像其它金融资产,有所谓的价值可言,一旦行情反转,也不要寄望有价值的支撑。

对商品行情来说,只有“短期持有者坚信可用更高的价格出售”这个部分还适用,但是“资产的价格超过其本身价值的现象”的定义就很模糊了。

投机变投资 飙涨元凶

一直以来,“投机”在商品期货行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近几年投机的角色更活跃了。
当初设置商品期货市场的首要目的,是让农人和炼油厂等实际参与者有避险的管道。而现在却成为机构投资者用来投资,而非避险的管道。

美国最大的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今年二月同意动用总管理资金2400亿美元的3%,即72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商品期货,此举令避险基金经理人麦可(Michael Masters)怀疑这波商品行情飙涨的元凶,很可能就是Calpers。

但也有人认为商品最终的购买者是消费者,而不是投资者,因此一旦行情太离谱,消费者就会拒买,行情便嘎然而止。

商品期货市场所交易的并非实质商品,而是一纸契约,交易的目的只为了短期的飙涨。
商品期货交易近期相当盛行,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大幅降低有关。低利率抑制债券的投资,并助长了商品期货多头的囤积。

产油国蓄意 促成油价飙涨

油价飙涨,需求面肇因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强烈需求。供给面,产油国迟迟不增产,确实让许多人担心石油产量是否已达高峰,但也有人怀疑这是产油国的伎俩,故意不增产,拉高油价。在这种背景下,沙乌地国王就拒绝了布什总统增产的要求。也因此,国际能源署已着手下修原油供给的预测值。

然而,由于高油价,许多人已不开车,转搭大众交通工具或骑脚踏车;田纳西州的农人甚至舍弃牵引机,而用驴子搬运。

农作物替代性高 已率先拉回

其它商品在价格飙涨时,供给与需求的反应就快多了。

小麦和玉米,由于具有再生(renewable)与可替代的特性,近期价格就出现了较大的回档。小麦期货价格在2月底达1280美元,近期回落到745美元,回档达41%。

可是原油与天然气都不能再生,也不可回收再利用,也没有替代产品,价格就很难下来。玉米虽然具有再生的特质,但由于生质能源的需求刺激下,价格仍持续上扬。

供需一旦扭转 油价恐崩盘

风水轮流转,1980年代石油崩盘的戏码或许再度重演。回顾1990年代两伊战争时,原油供给缺口曾高达9%,但在沙乌地等OPEC国家配合增产后,油价迅速滑落。此外,替代能源的兴起也是关键,据壳牌(Shell)公司估计,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在2050年将取代50%的石油消耗。

哈佛经济学家葛雷格(Greg Mankiw)认为,按照教科书的逻辑,由于价格弹性低,油价短期的飙涨在所难免。但长期而言,高油价将引起消费紧缩,并加速非OPEC国家的石油开采,供需此消彼长之下,油价势必崩盘。投机簇拥下使原油飙涨,一旦崩盘并进入低油价时代,这些产油国家又要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了。即便如此,也是商品市场特性使然,并非油价“泡沫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国内线机票 喊涨至少35%
决策内幕 遏止囤油 周一决定提前涨
汽柴油久放易生杂质 伤车
加油车潮 堵住国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