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卢沟桥的29军老兵杨云峰的行乞生涯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7月10日讯】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我读了作家方军写的《世间已无杨云峰》一文,为这位29军的抗战老兵晚年惨淡凋零的乞讨生活而悲愤落泪。昨晚写完纪念“七七事变”69周年的博文后,再次细细阅读了那篇充满伤感与愤慨的文章,其间喉咙始终干涩般的生疼,泪水几次模糊了双眼。作为一个良知未泯的中国人,我有责任将方军笔下的杨云峰老先生的故事转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晓杨云峰和那些千千万万为抗日救国事业无私奉献却仁饱受贫困煎熬的国民革命军老兵们的故事。他们在国难当头之时挺身而出,他们面对日寇的铁蹄抗争不息,他们以血的代价迎来了民族的解放和尊严,他们在历次运动中饱受摧残,他们只要求历史能够公正的对待他们当年奋起抗战的正义之举,他们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牢记于心的一群普通的旧时代的可爱而可贵的中国军人。

杨云峰老先生于1908 年出生在河南省舞阳县,为了填保肚子,他于1926年参加了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杨云峰老先生随29军参加了著名的喜峰口大战,成为大刀敢死队中的一员,该战中日军子弹穿透了杨云峰左脸颊,致使他上下牙槽全部脱落。伤愈后老先生又亲历了“七七事变”卢沟桥血战,大名保卫战和宜昌战役,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抗战胜利后,随部队于1948年11月起义,解职返乡务农。作为一位抗战有功的国民革命军老兵,几十年来,杨云峰老先生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抚恤和优待,一生孤寡家徒四壁,晚年丧失劳动力后便外出行乞。

杨云峰老先生在87年后一直在外漂泊乞讨,从作者方军的视角里,老先生并不为乞讨而感到耻辱和羞愧,反倒他是自豪的,他作为29军的老兵,为国家存亡流过鲜血,他有必要在晚年丧失劳力,并无丝毫资助的情况下,以乞讨来维持生计。每每行乞,他便自述自己90多岁了,是29军大刀队的,和日本鬼子拼杀过,为得证实他便拉开架势抡一遍29军大刀实战操。在作者眼中,老先生的行乞是积极生活、积极生存的举动。

作者方军曾是宛平城内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与杨云峰老先生相识多年,并多次采访和资助过老先生。87年建馆之初,杨云峰老先生就将他在抗战中使用过的,珍藏多年象征荣耀的29军大片刀赠送给了该馆收藏,十多年来老先生无数次流浪至该馆门口乞讨,他把自己的人生归宿和梦想放在了卢沟桥,放在了抗战纪念馆。作为一个奋战卢沟桥的前29军抗战老兵,作为一个现今落魄潦倒的的乞讨者,他的出现一次次的受到了该馆领导的鄙夷,他们认为杨云峰给抗日老兵丢了脸,给社会摸了黑,他的出现给该馆奏出了强烈的不和谐的刺耳音符。老先生一次次的出现又一次次的被送走,直到老人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以97岁的高龄悄然谢世,走完了他光辉而惨淡的一生。

杨云峰老先生的凄惨遭遇留给我们和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思考呢?一个忘却过去的民族,一个不知道感恩的民族是可悲的。当我们沉浸在物质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之时,我们是否应该饮水思源,去公正的看待那些在民族危亡关头挺身而出的可爱而可贵的旧时代的中国军人,正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生存的命脉,他们正在历史的进程中,在极度的贫困之中悄然走向消亡,退出历史的舞台。当我们为伟人的丰功伟绩啧啧赞叹之时,更应该缅怀那些像杨云峰老先生一样渺小而平凡的人们,正是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无私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之平安生活。让我们这些心存善良,人微言轻的人们,记住这些可敬的中国军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让我们感谢方军先生,他将杨云峰老先生的骨灰悄悄的埋在了卢沟桥下,实现了老人一生的宿愿,和他魂牵梦系的29军将士一起长眠于象征民族之魂的卢沟桥畔,与日月同辉。

备注:本文杨云峰老先生的故事出自《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作者方军先生的《世间已无杨云峰》和《92岁要饭人》二文,方军先生享有此文的相关权属。为尊重原文作者和杨云峰老先生,敬请各位朋友阅读原文。今后我将向各位朋友介绍更多的此类故事,让我们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史实:毛泽东曾对王明自陈“我不怕当民族叛徒!”
向台湾抗日亲属致意  马英九获家属支持
杨逵之子杨建:停止恶斗台湾才有希望
一个被日军钉在墙上凌迟的国民党少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