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实录:虽远至万里,恶报逃不了

font print 人气: 42
【字号】    
   标签: tags:

清代有个叫刘刚的人,因犯罪而被流放到乌鲁木齐耕田,其实他不光犯了被流放的罪,在这之前,他还犯过杀人罪,只不过别人都不知道没有被查出来罢了。刘刚性情暴躁,因此对耕作之事极不耐烦,于是就仗着自己体格矫健找了一个机会逃跑了。他一直跑到了根克忒,眼看就要越过国境了。

这天夜里,他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对他说道:你是逃亡的吧?前面就是边关哨卡,恐怕你是逃不过去的。不如暂时躲藏在我屋里,等天濛濛亮时,当地人都出来种地时,你就可以混杂在他们中间,也就可以乘机混过关去了。

刘刚听从了他劝告,住进了他的屋子。等到第二天,东方刚刚泛白,他才恍惚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坐在一棵空心老树中。再看那老者,已不是昨天的面貌;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却是以前被他亲手杀死,并弃尸深涧的人,他惊恐诧异,想站起来逃走,可边卡巡逻兵已到,无法逃脱,只好俯首就擒了。按照屯田军的法令,凡是私自潜逃的罪犯,在二十天内自动返回的,可免除死刑。刘刚被抓的日子正是第二十天的拂晓,正处在可以免死与可以处死之间。军官想免除他的死刑留他一命。刘刚却向军官叙述了自己夜里遇见冤魂的情况,坦白了过去杀人的罪行,表示冤魂索命,报应临头难免一死,请求判处死刑。于是军官就把他送到辕门外行刑处死了。

刘刚在内地杀人后虽远至西北,可是一样遭了报,可见因果报应是跑不掉的,无论你跑到何处,恶报来临之时一到,必然还是要遭恶报。

(资料来源:《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10/53268.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邵道是明朝池州人(池州即今安徽省贵池县),在衙门中充当皂役,担任管理囚犯的工作。皂役也就是衙役,因为古时衙役多穿皂色(黑色)衣服,故而又名“皂役”。
  • 清代著名作家、诗人袁枚,在《新齐谐》中记述:滕县的夏镇,住着一位蒋翁,勤俭持家。生了个儿子,却游手好闲,致使家道中落。蒋翁非常忧心。他熟识关帝庙的一位陈道士,知他仁德忠厚,足堪信托。便悄悄带上五百金,对道士讲:“我已年老,儿子不成器,我死后,他如能改悔,请用这些钱周济他;假如他仍然不成器,您就用这些钱去修庙。”
  • 清代纪晓岚的四叔,名叫纪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时候,看到一个人骑马飞驰而来,突然被路边的柳树枝条挂倒,扑通一声,从马背上跌到地下。当时路上有好些人,走过去一看:那个人已经好像气绝了。
  • 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古印度憍赏弥国的国王有位名叫莎曼娣的王妃。莎曼娣王妃的侍女常到花店买花并从花匠那儿听闻佛法,回宫后便向王妃及其他侍女宣传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从此王妃和她的侍女们都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她们当然很想当面拜见释迦牟尼佛,但害怕国王会反对,只好在释迦牟尼佛经过皇宫到其他弟子的家时,透过皇宫建筑的孔洞悄悄的向师父行注目礼。
  •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福州福清县人李元礼,担任漳州龙溪县主簿,代理县尉的职务。有一次,他抓捕了六个强盗。按照当时朝廷的制度规定:“抓获强盗七人以上者,可晋升一级官职。”
  • 清代博学之士纪晓岚,收集了很多当时的奇闻轶事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书中记载了许多因果报应之事。其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清代时江宁有位书生,他借宿在某官宦人家的废花园里。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发现有位年轻漂亮的女子从窗外往里偷看。
  • 在面对邪恶的时候,如果那些有职责,有义务,有能力铲除邪恶、抑制邪恶的人不做为,不履行自己除恶的职责与义务,放纵了邪恶的话。那么他有可能也是在造业,从而导致自己将来遭报。
  • 在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代里,祗树给孤独园附近有一个名叫钩葛的猎人。他生性残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钩葛带了弓箭,领着自己养的一群猎狗到森林去打猎。路上遇见一位托钵化缘的僧人,钩葛很生气的自语道:“今天要倒楣了,一大早就碰到一个光头,我看今天什么也猎不到了。”说罢很生气的往森林里走去。
  • 有一个人名叫罗吉亭,本是读书人。但是他为人孤傲,性情凶狂,不相信善恶有报。经常写一些谤佛诬道的话,到处张贴。有时还写些攻击佛教和道教的长文,念给别人听。人们都说他穷极无聊,但他依旧不觉悟,不改正自己的错误。
  • 南宋时,建昌新城县(今江西黎川县)有个妙智寺。妙智寺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正巧此时妙智寺的和尚都相继圆寂了,这片土地无人管辖。刚来建昌郡择地建筑房屋的寓客吕郎中垂涎妙智田寺的这份田产。他嘱托新城县张县宰,想继承这份土地耕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