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芝:别了,《加中时报》

赵静芝

人气 28
标签:

【大纪元1月10日讯】《加中时报》(加西版)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几天前突然停刊了,有点突然也有那么一丝丝凉意,如同温哥华眼前这场四十年未见的大雪。

本来报纸开张关张属正常,完全不需要读者大惊小怪。就温哥华而言,远有《大汉公报》、《台湾日报》,近有《中华时报》、《神州时报》。但《加中时报》似乎有点不同。其一,它是一张由台湾人创办的面向海外大陆读者的报纸。其二,2007年这张报纸从东部多伦多打到西部温哥华,其目的是为了“成为一份横跨加国东西岸的全加中文传媒”。如今,属于壮志未酬身先死。第三,这张报纸加西版的合伙人是温哥华知名企业家贺鸣笙先生,旗下有电台和电视台,共享资源比别人丰沛,稍带干干平面媒体本应该驾轻就熟。

我不想无端揣测这张报纸歇菜的原因,相信《加中时报》(加西版)创办人和温哥华的发行人心中也有许多不舍。毕竟这不仅仅是一张报纸的问题,还牵扯到企业的声誉以及个人的资信还有对广告商的影响。虽然欠对读者一个交代,但突然自我了断,肯定遇到了比亏损更严重的槛儿。这年头,办媒体不容易。虽然眼下这个现实,是每一个创办者最难以面对的。

我只是一直有两个不明白:创办人林蔡亮亮女士为什么在海外要去办一张面对“中国大陆移民读者”的准大陆媒体呢?还有加西版的发行人贺鸣笙先生作为她的台湾同乡且在商场浸淫多年,居然察觉不出这类报纸的品性。即便不按照台湾新闻自由的尺度来衡量,就复制和克隆大陆“舆论一律”那一套,难道会激起大陆移民读者的共鸣?所以说,《加中时报》从创办本身就是个笑话,它从温哥华登陆的那天起就是错的。

严格意义上讲,《加中时报》走的是“特殊媒体”的路子。所谓“特殊媒体”用前《世界经济导报》资深记者张伟国的话讲:就是中共运用其影响力在海外培植的貌似公允实则偏颇的舆论载体,他们依靠一些特定机构和人员,打着多元文化服务移民的旗号,回避或者有意模糊新闻媒体与中共垄断信息资源的本质对立,以海外言论自由的制度环境作掩护,潜移默化地用各种方式解除读者对中共宣传、统战攻势的应有警觉。在这些“特殊媒体”上,你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海外新闻自由大环境的一个小环境,在社情民意宣传的背后充斥着中共“爱党爱国”的主旋律。《加中时报》似乎也不刻意掩饰其“特定媒体”的特性,除了在报纸上每期辟有特定机构大幅活动图片之外,它合作的媒体《新民晚报》、《今晚报》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鉴别“特殊媒体”其实很简单,一是看创办人在大陆说的话。其次是在面临一些重大敏感问题,如文革、反右、六四、法轮功等事件,或事关美中关系、台独、藏独等话题时,这些媒体的态度是不是平衡。《加中时报》(加西版)一年多来表现,为自己做了准确的注脚。

在海外干“特殊媒体”的人几乎都来自大陆,其实不少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真正打心眼里拥戴“党文化”的不多。以温哥华为例,据说那些媒体的创办人有的是转化了的当年“民运分子”,有的是曾经失意的“生意人”。大凡干了这一行,就只能夹着尾巴,虽然出席宴会活动的时候算有点感觉,但内心的失落感也是明摆着的。毕竟在自由的环境中干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工作,没有一点煎熬恐怕当年也就不到国外混了。四个字,理解万岁吧。但《加中时报》台湾创办人选择干恰恰是很多大陆人都觉得不讨巧的“特殊媒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何苦呢?在台湾民主社会成长,在北美自由环境生活,放着西方价值观不宣扬也就算了,在无聊也用不着干“特殊媒体”啊,还到温哥华,把别的同乡也拖下水。

其实再撑一个月,就迎来《加中时报》(加西版)创刊两周年了。我真的希望是因为创办人或者发行人的某种道德醒悟才令这张报纸休刊的,如果真是这样,我提议,到那时,我们一起来为这张消失的报纸燃上一支祝福的蜡烛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赵静芝:和北朝鲜“排排坐”的感觉
赵静芝:“红”侨领作恶和“黑”忠诚祸国
赵静芝:“手太狠”总是欺负“心太软”
赵静芝:“1000个间谍”究竟“惹”了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