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菜 寄托吉祥如意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月26日讯】(大纪元纽约讯)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人们兴高采烈,在农历新年食品方面自然也很讲究,人们用食品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发菜腐竹汤, 是取“发财富足”之意思;东菇炒西兰, 取“东成西就”之意;全鸡是取“全吉”之意;全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大柚子取“大有”之意;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人民都各有其特别喜爱的名菜佳肴和花色品种,不过吃饺子、汤圆、年糕和年粽等都是中国新年共同的习俗。

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年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民间在中国新年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饺子成为农历新年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新年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年糕

年糕是全国性的农历新年食品,因“糕”与“高”同音,吃年糕是取其年年高升之吉祥寓意。年糕有两千多年历史,驰誉南洋欧美不衰,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庆功。惟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吴王骄奢不防备越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后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军横扫而灭。这时都城断粮,饿殍遍野。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并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农历新年这一天家家吃年糕。

汤圆

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边,象征团圆吉利之意,主要是南方人爱吃的中国新年食品。在糯米粉中包以豆沙、果仁或肉馅等。旧时在江浙地区还流行在汤圆中包一个小钱,谁吃到,谁就有“好运道”。不少地区都流行吃汤圆,但以宁波汤圆和成都汤圆最为有名。汤圆的传统名字叫元宵。据传说,袁世凯当政期间,觉得“元宵”有削袁之意,故将元宵改名为汤圆。

年粽

俗语云:“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幅员辽阔,有的地区还有过年吃粽子的习惯,象征“天天都足食,岁岁有余粮”的意思。在不少地区农历新年初四之前,吃的都是头几天做好的:北方大多吃馒头,南方则吃年前蒸煮好的“陈饭”,名叫“万年余粮”,意思是年年五谷丰登,岁岁有余粮。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低油低热量 养生年菜补身益气 
质疑图利开发商 纽约市五区居民反弹“应许城市”
巴以冲突爆发后首次以色列大游行 警局严阵以待
109分局社区联络官黄凌钦 晋升为警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