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加州美籍教授热爱台湾教台湾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今叶洛杉矶23日专电)说得一口流利华语,因为爱上台湾、爱上台湾文学,进而爱上台湾电影,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古梵不仅在美国大学教授台湾文学,明年起还将开班授课专谈台湾纪录片。

23岁时的古梵(Bert Scruggs)和很多美国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选择环游世界。1987年,他抵达台湾,原本只打算待个半年,到补习班教英文打工,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七年,还爱上了台湾的一切。

谈台湾,古梵说,最爱的是台湾食物,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中菜,米粉汤、蚵仔煎,他一边数,一边说好想回家再去大吃一顿。

对古梵来说,回台湾真的就像回家一样,因为他人生最精华的7年岁月,都在台湾度过。

会开始接触台湾文学,古梵笑说,他的中文基础其实是计程车司机帮他打下来的。后来为了好好学习,才进了师范大学学正统中文,之后又为了学懂中国字,开始看起台湾现代文学,从此和台湾文学结下一辈子的缘分。

古梵说,会一头栽进台湾文学的世界,主要是因为他学的是“台式中文”,对于书中的语言感同身受,因为和自己的生活雷同,有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但他真正喜爱的是描写台湾日据时代的文学作品,对于那个时代的台湾文学以及日本历史、社会感受,他都有十分深入的研究。也因为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古梵开始接触台湾电影。

古梵的办公室里,除了满满的描写台湾日据时代文学作品外,还挂着他从台湾买来的《海角七号》海报,还有那个大热销的海角七号门牌。

从《悲情城市》、《无言的山丘》,到纪录片《无米乐》,古梵如数家珍,也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思考台湾文化。

他认为,解严之后,台湾电影圈会热中于拍摄日本殖民背景的电影,是为了寻回被迫放弃的记忆。因为在戒严时期,国民政府要求他们遗忘,但生命的延续来自记忆的延续,那是时代下的台湾人生活的记忆,不可能凭空消失。也因此好不容易社会开放,艺文界自然会想要寻回那段集体记忆。

也因为这样,古梵认为,台湾的纪录片和国外具有高度批判性,甚至导演本身已经有不同定论,多半只是提出议题,用说故事的心态,将议题呈献给社会大众,结论则由看官自己决定,这是台湾纪录片很不同的地方。是好是坏,他没有定论,但认为这是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好题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