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博士群在官场” 网上“炸锅”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讯】近日,一则“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在官场”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网友说:“权学交易”出来的博士,为一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官员提供升迁台阶,伤害了那些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学生。也有说,中国博士倾情于权力、官场,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有评论家认为,最大博士群在官场的价值错位,既是学术界谄媚于行政权力,也表示了学术职称的地位远不如行政职位的结果。

权学交易 官员借博士名升迁

据中国青年报29日报道,此消息最早来源于香港《大公报》20日的一篇文章:“凭借手中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很多官员在博士考试中‘脱颖而出’,甚至有的官员连正式的大学毕业学历都没有,却能一帆风顺摘得‘博士帽’。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居然在官场,着实让人感到尴尬。”

南方报网熊伟强撰文指出,长期以来官场上积累的学与仕的文化,让官员陷入了“囚徒困境”的怪圈,他们为了升职,需要在学历上进行博弈,最终大家都去读在职研究生,从而达到竞争均衡的状态,最终这种均衡并没有真正使官员的执政能力获得提升。

“博士按说是学术成就的表现,但如果这是衡量升官的标准之一,那就基本上一定会变成交易的对象。”网友“五岳散人”说。

“官员也是水分最大的博士群体,他们哪有时间搞研究?权力成了他们获得学位的便捷途径,而高校就是权力寻租的目标。”一名强国论坛网友说。

价值中国网网友王奕认为,不可否认官员中有货真价实的博士,但更应该看到一些无德无能的中高级官员。他们利用权力和金钱买来的博士文凭,充斥于组织部的档案里,等待为更高级职位提拔充当文凭硬件,真是祸国殃民!

还有网友认为,博士生导师的招生名额有限,寒窗苦读的学子怎么能“竞争”过官员?如果大量官员占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哪还有博士教育的公平可言?

长城论坛网友“畅所欲言”说:“权学交易”出来的博士,为一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官员提供了升迁台阶,伤害了那些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的学生,使我国博士学位含金量不断下降。”

博士半数以上进政府 倾情权力和官场

博士群体集中在官场,还与当下不少博士倾心于做官有关。国务院学位办曾透露,与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网友“陈年谷酒”认为,官、商、技在专业上,应该分属不同的智慧领域,但由于官场上的竞争压力较小,才使得那么多人投奔官场做公务员。

“中国的博士倾情于权力、官场,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对于许多重要的党委、政府职务而言,它们最需要的是政治家,不是博士。”有网友留言说。

“硕士生、博士生等高科技人才,本是国家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研究型人才,而现在最大的博士生队伍却在从事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网友“墨龙居士”说。

怎么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网友“言秋”的观点获得不少网友追捧:首先是要建立科学的官员选拔机制,在晋升体系上不再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另外,为了捍卫博士学位的尊严和品质,高校也要对学位严格控制,杜绝博士学位泡沫化。

最大博士群在官场的价值错位

中国评论家倪骜认为,最大博士群在官场是一种价值错位,这其中既包含了学术界谄媚于行政权力的无奈,同时又包含了学术职称远不如行政职位的尴尬。

他说,当然,若是分析最大博士群在官场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行政权力决定高校走向的无奈,行政至上而非学术至上,官场治校而非教授治校。

看看那么些官员的文凭都不过是权力通吃的结果,看看每每出现的几十名教授竞聘学校的一个处长之职,再看看大量的学校科研经费都为行政官员们所支配,大体上可以品出学术在高校中的真实地位。这使得我们的大学虽然空有一番打造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术依附于行政,已经成为高校向世界一流大步迈进的最大制度掣肘。

所以,对于中国教育体系而言,当务之急还是让学术回归学术,让行政回归行政,而不是如同现在这般学术必须归属于行政之下才能继续生存。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清华3名博士做实验引发爆炸 门窗震飞
【热点互动】周二:期盼中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
复旦大学再爆学术抄袭丑闻
韩国教授:中国电影是共产党的宣传工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