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人要有尊严的活下去

人气 6

【大纪元11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冯文鸾剑桥市报导)纽英仑中华专业人员协会第32届年会于14日假哈佛举行, 大会主题是“天涯若比邻 高墙今何在 福祸相倚的21世纪”,主办单位安排的嘉宾演讲顺序为Tufts副校长陈贻美、麻大江念祖教授、作家李家同教授、Shire苏怀仁博士和蔡明亮名导演。他们就各自的领域,侃侃而谈,与会听众也踊跃提问。

前静宜校长、现任教清华的大会贵宾李家同教授因曾到加尔各答德蕾莎修女创办的“垂死之家(House of Dying and Destitude)”做义工,他以此服务经验与大家分享心得。

首先由作家张凤简介李家同:毕业于师大附中、台大电机、加州柏克莱博士,是位不折不扣的电子计算机专家。曾担任美国科学刊物的编辑,专业著作颇多,包括在NCR、NIH和海军部等单位做研究。1975年回台担任清华应数所所长、教务长、工学院院长;静宜大学校长;暨南国际大学创校校长。

张凤指出,李家同的文章简洁自然,仿佛从生命里流露出来,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有仁慈心的李家同大都将版税捐给他做义工的弱势团体,如监狱、盲校、德兰中心(李教授为天主教徒)。

在这样的背景说明后,再听李家同娓娓道出印度贫苦游民的艰困人生,映对户外的大风豪雨,似乎天地也同悲。在报出一连串统计数字后,可以看出印度虽为金砖四国之一,但贫穷依然未改善。

从飞机场的大鸟充斥(垃圾太多)、加上搭的士没冷气,司机警告勿开窗,以免乞丐们蜂涌而上,造成车子动弹不得。看到众多乞讨者,李教授感到良心不安,却无可奈何。

谈到出生于阿尔巴尼亚的德蕾莎修女,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李家同都是在外面其它地方和她会面。修女在四十岁前几乎未接触过穷人,之后发愿想替世上最穷的人服务,得到教会批准后就搬到贫民窟,进而决心照顾加尔各答重病的乞丐,成立垂死之家。

垂死之家极为尊重这些苦难的人,严禁任何拍照摄影。李家同说,现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义工,但却无印度人。

李家同举了自身的几件义工经验:先蹲一个半小时洗衣服,再打结拿去晒,不可用夹子。另一桩是常听有人哭。原来是新到的乞丐病人要洗头,尤其女生,由于发长又脏,用梳子梳痛而哭。

一辈子无尊严的乞丐,连死后也不可能都能被火化,有时会被丢到河里。李家同在协助一位死亡者火化后,还要帮忙处理其仅有的“遗物”─衣服。虽不多,但丢到垃圾堆时,有很多男女老幼的乞丐抢要。让他想到台湾选举时,到处都插着候选人的旗帜,选后扔到哪里去呢?真是浪费!

李家同说,印度世袭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不同阶级,最低下的为“贱民”,而贱民中还有最低贱的叫“老鼠”。此等人生生世世唯一的职业是到田里抓老鼠卖给农夫,从没米吃,只能吃老鼠。唯一可能吃到的米竟是老鼠洞里,老鼠偷的一点点米,真是“人生而不平等”。

他谈到最近教宗认为非洲政府的腐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呼吁西方国家在努力争取人权之际,不应忽略了人类的贫贱问题。李家同希望人要有尊严的活下去,尽所能帮助需要的人,正如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蕾莎修女所说:“亲手洒出爱的种子,每次一粒。”

集教育家、科学家和作家的李家同博士是非常低调谦虚的人,在下一位苏怀仁博士演讲时,他已脱下西装外套,取下领带,坐在台下听讲并提问。

值得深思的是一向赤脚的德蕾莎修女,在接触病重的乞丐时,并未戴口罩防护,但却平安无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猪流感!听专家怎么说
6/13眷村饮食嘉年华
眷村饮食嘉年华 返乡忆当年
张系国7/3演讲“陆上千里行舟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