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报史录:酷吏来俊臣的生死教训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一、来俊臣这样爬上去

唐代,来俊臣,京兆府万年县人。父亲来操,是个赌徒,与同乡蔡本要好。蔡本欠来 操赌债数十万钱,无法偿还,来操于是就强娶了蔡本的妻子,她到来家以前先已怀孕 ,生下了俊臣,所以俊臣便用来操的姓。看来,来俊臣这家伙出生时就有点来路不明 。

来俊臣天性残忍,喜好反复无常,不从事劳动生产。客居在和州,经常干违法犯禁的 偷盗勾当,被逮捕入狱,在狱中向朝廷密告谋反叛乱事件,经和州刺史东平王李续, 审查讯问没有事实根据,李续于是用刑杖打了来俊臣一百下。

武则天天授年间,李续因犯罪被杀,来俊臣乘机上书行骗邀功,受到武则天的召见。 他在武则天面前,自称从前向朝廷密告琅邪王李冲谋反的实事,因而受到了李续的压制。武则天觉得他的话可信,于是,经多次提拔,让他当上了侍御史,负责审问监狱里的囚犯,多次审处,都符合武后则天的旨意。武后暗中放任来俊臣的残酷,以威力控制群臣。来俊臣摸准了武后以恶治国的心意,前后杀灭了一千多家。有生以来,与他有细微仇恨的人,全被他杀害。来俊臣又被提拔 为左台御史中丞,朝廷内外官吏,都吓得不敢呼吸,以至于在路上相遇时,不敢交谈 ,只好用眼神示意。

来俊臣带领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仁敬、康伟、卫遂忠等人,暗中招集为非作歹之徒共百人,指使他们用流言蜚语,诬蔑公卿大夫。向朝廷奉寄密告有关谋反叛乱紧急情况的文书。每揭发一件事,总是在千里范围内,几处同时告发。一查验,几处说法都一样,当时人称为“罗织”,又都在告密文书的左边写道:“请交给来使臣或者侯思止追问,一定能得到实情。”武后相信了他们的话,下诏在丽景门另外设置监 狱,命令来俊臣等人,专门审查谋反事件,在百人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得到宽赦。王弘义戏称丽景门为“例竟门”,意思是说进入这门的人,照例都是死。

来俊臣同他的下属朱南山、万国俊编写《罗织经》一篇,教自己的门徒,如何罗织罪名。文中陈述主脉支脉、大纲由来,全有头有尾,门徒可依此行事。来俊臣审问囚犯,不分轻罪重罪,都用醋灌鼻,挖地为牢,关押囚犯;或者让囚犯睡在满是屎尿的地方,或者不给囚犯饭吃。囚犯饿得甚至啃衣服里的棉絮充饥,大概不是死亡,就终究无法出狱门。

来俊臣又制造大枷,各有名称:一叫“定百脉”,二叫“喘不得”;三叫“突地吼”,四叫“着即臣”,五叫“失魂胆”,六叫“实同反”,七叫“反是实”。八叫“死猪愁”,九叫“求即死”,十叫“求破家”。后来又在枷上,加一个用铁做的盖头。披上枷、戴上铁盖头的人,直在地上打滚,一会儿便被闷死了。凡囚犯到监狱,都先在他面前陈列各种刑具,囚犯见了,无不震惊恐惧,全都无罪而自动认罪。

来俊臣,其父是个赌徒徒无赖,本人从小就子承父劣,游手好闲;又曾经奸诈偷盗, 被逮捕入狱。像这样的人,武则天竟认为可信,多次提拔,居然当上了侍御史。

武则天并不愚笨,她重用像来俊臣这一类凶残无耻之徒,不会是被蒙蔽,应该说就是别有用心。武则天以外姓女人专权,人心不服,导致政局不稳。公开的,有徐敬业叛乱;暗中的 ,朝臣有诸多不顺从的表现。她为了巩固自己不是那么名正言顺的政权,于是便任用残暴之徒,大搞恐怖政治。

来俊臣等人罗织罪名,残害无辜,酷毒暴虐,前所未有。以致朝臣人人自危,无所措手足。而奸邪之徒,以告密陷害为能事,却能获得高官厚禄。治天下唯有仁政。以恶治国,天下哪有不乱的道理? 也许是事实警醒了武则天,她后来终于自己结束了这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恐怖政治。

二、来俊臣如此摔下来

来俊臣知道群臣不敢指责自己,于是有了反叛的图谋,常常把自己比成石勒,准备诬告皇太子(睿宗)李旦和庐陵王李显与南衙各卫及北衙禁军,一起图谋造反。希望因此 得以实现自己的心愿。卫遂忠向武则天揭发了来俊臣的这一阴谋。

起初,来俊臣多次指摘武氏诸王、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张昌宗等人的过错,武后听 了,放下来,不采取行动。到这个时候,武氏诸王,都怨恨来俊臣,一起来证实他的罪恶。武后下令在西市将来俊臣处斩,当时,来俊臣四十七岁。人们都互相庆贺,说 :“现在,终于能够背挨着床,睡个踏买觉了!”

大家争着挖来俊臣的眼睛,剖开他的心肝,将他剁成肉酱。一会儿功夫,他的肉被割尽。然后又用马踩他的尸骨,最后,来俊臣什么也没有剩下。他的家属,都被没入官府为奴。

来俊臣当权的时候,属托吏部选授了二百多名官员,等到来俊臣死后,有关官员都向朝廷自首。武后责备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违犯了陛下的法令,自身被杀;如果违背了来俊臣的意思,就得全家覆灭呀!”武后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武则天以恶治国,给来俊臣这样的无耻歹徒,提供了投机钻营的机会。来俊臣得以从 犯奸盗罪的在押囚徒,提升到侍御史的要职。但豺狼终归改不了吃人的本性。来俊臣对于武则天给予他的恩宠,不仅不知恩图报。 而是手中有权,滥施淫威,群臣不敢指斥自己,于是进一步想反叛武则天,自立称帝 ,真是欲火冲天,黑炎万丈,被处斩身亡。最后,落得连一块骨头楂子都没有的下场 。

(事据《新唐书》)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帝尝言:“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
  •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传唱过一首名为《苏武牧羊词》的歌曲,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传说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其中“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这句歌词尤其激励人心。此歌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饮雪吞毡,坚决不从。后来又把他遣送到北海边上牧放公羊,说要等公羊产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苏武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今天我就讲一讲“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义道德,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会信守诺言,所以有“一诺千金”的成语。而且古人常说﹕“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就是说受到他人的恩惠,应该想着回报,不能忘恩负义。《太平广记》中就有这么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在唐朝末年,郑畋和西门思恭之间注重仁义的事迹。
  • 唐朝时,有牛生从河东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过华州时,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让店主人烧汤、烙饼,一会儿有一个人衣衫褴褛,也来投店。牛生怜悯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说:“我穷的弄不到钱,今天空着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连着吃了四、五碗,之后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着了,鼾声象牛叫。到五更天时,那人摇醒牛生,连连催促说:“请相公到门外来一会儿,我有重要的事要说。”
  • 明太祖朱元璋到太学视察,厨师进茶,很称他的心。朱元璋高兴地赐给他冠和带,任 命他为官员。 当时,在旁边的一个老太学生,亲眼看到、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慨。
  • 明代永乐十九年,朝廷将要举行会试。有个名叫曾鹤龄的书生,和几位元浙江地区的举 人,一起坐船去赶考。这些年轻的举人,多半自以为年轻有才,前途无量,表现出目 空一切的样子,人们暗地里称之谓狂生。他们在船上,谈天说地,指东道西,议论纷 纷。
  • 明代,江苏吴中地方,有个教书的老先生,名叫沈文卿,家里非常穷,只靠教几个学 生勉强维持生活。
  • 梁代陶弘景,隐居在华阳(此处指安徽宣城峻岭中),他博学多识,众所称颂。常有人远道而来,造访求教。他下决心一生不做官,人称山中宰相。
  • 皇上屡次颁布恩诏,乡官想报官府,为她领取粮食布匹,她都坚决辞谢了。有一年,官府又要为她请求旌表,建立碑坊,她死活也不同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