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减少温室气体 须对中国采严格措施

陈迈克编译

【大纪元12月31日讯】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十一月二日发表经济学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的文章〈关于中国与气候变迁的十件事〉(Ten Things about China and Climate Change)。作者表示,中国因为使用大量煤炭,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必须对中国采行严格的限制措施,特别是应该着重国际监督与有效的执行机制,才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此外,水资源问题影响中国几亿人口,终将是人们关切的重点。

中国是碳的主要排放国

很多全球环保议题都围绕着中国,过去的问题一直是在中国产生的酸雨降落在其他地方。但人们最终将关切的是水源短缺与改道,这已使几百万人迁徙,并可能导致中国与邻国发生冲突。十二月在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气候变迁会议上,碳的排放和气候变迁将是主要议题,人们的讨论也将再次聚焦中国。

中国的广大领土代表冲突的过程同时发生,经济发展同时带来生态浩劫。有重要的统计数字显示,对于现在和不确定的未来,中国是碳的主要排放国,因为它使用大量的煤炭。


中国因为使用大量煤炭,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图为二零零八年一月三十日,满载原煤的车厢停在安徽省淮北市的一家炼煤厂。(AFP)

数字会说话

一、中国几乎是世界上耗用最多“绿色能源”的国家。中共配置大量的资源,用以清理环境,并建立风力涡轮发电机、太阳能发电厂等类似的设施。

二、中国在煤的生产和耗用上也是世界第一。据中共官方数字显示,二零零零年的煤产量为八亿八千万吨,到了二零零八年,煤产量增为二十六亿二千万吨,而且持续增加。然而,中国的煤使用量与人口和经济的成长并不成正比:

◆ 中国占世界GDP比例──超过7%,持续增加中。

◆ 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大约20%,而且持续减少。

◆ 中国占世界煤耗用比例──超过40%,而且持续增加。

三、目前煤提供中国70%的能源,几乎占电力的80%。这些数字比十年前高,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在中国的能源使用中,交通并非特别重要,所以石油的重要性不及煤。

四、中国燃煤发电的产能逐年增加,但这不见得是好事。在二零零六年,中国燃煤发电的比例比美国高20%,到了二零三零年,这个比例预计会高出135%。

五、即使考虑更新陈旧的电厂,煤的使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也是可以预见的。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几乎比美国高出15%。里昂信贷银行(Credit Lyonnaise)曾预测,在未来十年中,光是中国本身就占全世界碳排放增加量的63%。

六、上述资料让美国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表示,美国自身的行动不会影响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水平。

七、就经济学而言,中国现在与未来对煤的依赖远超过美国,很难大幅调整。此外,中国在大多数的货品或服务上无法与美国竞争,但却可以与美国市场的其他供应国竞争,例如:墨西哥。这些国家的气候变迁限制与中共的决策比较有关系。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上,中国很难遵从美国的领导。

八、对于中国与全球大部分地区而言,水源短缺和污染比温室气体还重要。大约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和二亿多农村居民面临缺水问题。在去年年底,接近一半的主要河流和水道被分类为严重污染,不适合人类接触,甚至灌溉。


对于中国,水源短缺和污染比温室气体还重要。大约三分之二的中国城市和二亿多农村居民面临缺水问题。图为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五日,甘肃省古浪县的农民在干涸龟裂的土地上放牛。(AFP)

九、当中国的统计资料对中共不利时,这些资料就会被修改或封锁。任何中共用以报导自身发展的环保协议,都会浪费印制它的纸张。

十、除非中共接受国际机构的监督与执行,否则任何改善行动都毫无意义。对于减少温室气体而言,中共那些关于历史上的义务、已开发国家的“特殊责任”等等含糊话,不能当真。

弦外之音

在科技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减少温室气体的唯一方法就是,大幅改变中国对碳的依赖。上述无法改变的数字显示,所有其他方法只会分散注意力。这对美国政策,特别是攸关目前全球性议题而言,具有直接的意涵:

◆ 即使美国愿意支付经济成本,缺乏中国合作,美单边采行控制温室气体的措施也无实际意义。

◆ 如果不对中国采行严格的限制措施,就无法控制温室气体。因此,任何协议都应着重国际监督与有效的执行机制。

◆ 如果任何倡议在外交上是可行的,它就应该被评估对美国经济和主权有何影响。

◆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被视为严重威胁,人们应该将研究专注于减少碳量,以及减少煤炭排放气体的科技,而非浪费公帑在绿色能源的开发上。◇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50期【西方看中国】栏目 (2009/12/03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152/7286.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新纪元】外商“中国梦”破灭
【新纪元】日本新政府柔化外国人政策
【新纪元】H1N1 流感疫苗安全的争议
【新纪元】台湾与中国大陆改善关系 是福是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