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正气:正直忠诚,能武能文的王守仁

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7日讯】王守仁(1472-1528)明代浙江余姚人,字伯安。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因晚年住在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非常荒淫的皇帝,他长年深居后宫,不理朝政。于是,有几个不安分的藩王,便想取他而代之。闹得最凶的,是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他发动的叛乱,史称“宸濠之乱”。

其实,朱宸濠比起朱厚照来,也好不了多少。他自小性格轻浮,喜欢享乐,但是,这人善于伪装掩饰,在人前总装出一副文士的派头,广泛地结交社会名流。真正的名士,在跟他接触之后,立刻会发现他的虚伪和野心。一些阿谀奉承之徒,却乘机簇拥到了他的周围。正德八年(1513年),有一个风水先生到了南昌,朱宸濠把他请进了宁王府,这个术士见面就说,宁王骨骼相貌不凡,而且告诉宁王,南昌人杰地灵,特别是城东南,隐隐露出一股王者之气。朱宸濠听罢,喜出望外,立即叫人去城东南建了一所“阳春书院”,用来承接所谓的“王气”。从此以后,朱宸濠加快了密谋叛乱的步伐。

朱宸濠纠集的人,都是些江湖浪人、大盗刺客,这些人入了宁王的伙,在外面霸山为王,打劫百姓,官兵更拿他们没办法。对地方上的危害很大,引起了百姓和有识之士的不满。

而宁王这时候一心只想造反,天天跟一个叫刘养正的举人,在府里密议。刘养正今天讲赵匡胤黄袍加身,明天说明成祖清君侧,恭维宁王有拨乱之才。他还帮着宁王打造兵器,制作盔甲,俨然成了宁王的“军师”兼“宰相”。

照理说,宁王如此大胆放肆地策划反叛,一向靠“东厂”、“西厂”控制臣属的皇帝,不该不知道。如果防患于未然,十个宁王也早已身首异处了。但是,宁王用大量钱财贿赂了明武宗身边的权臣、太监,那些人百般护卫宁王,替他掩饰叛乱痕迹,所以,宁王整整密谋准备了六年,明武宗还蒙在鼓里。

到正德十四年(1519年)的夏天,皇宫里两派太监,闹窝里斗,其中一派头头张忠才把另一派头头钱宁 勾结宁王的实情,告知了明武帝。朝廷里的一些大臣也乘机上书皇帝,揭发宁王图谋造反。明武宗这才下令,削了宁王的兵权,在京城抓捕宁王派来的侦探。

宁王在京城确实安排了“侦卒”,一有消息就立即飞报南昌,这时候的侦卒是林华。当御林军去捉他的时候,林华得讯,逃出了京城。

这年的六月十三日,宁王府灯火辉煌,宁王正在过生日,大宴宾客。漏网之鱼的林华,匆匆赶来,向宁王报告了京都的剧变。朱宸濠大吃一惊,立刻跟刘养正商定,打算第二天趁地方官进府谢宁王赐宴的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立即举兵造反。现在事态如此危急,宁王只得孤注一掷。

第二天,地方官员们果然前来谢宴。进了宁王府,立即被戒备森严的场面吓坏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会儿,宁王带着他那些山大王们来了。宁王立即宣布:“太后有密旨,命我入朝监国!”听到这话,官员们立即闹腾起来,他们知道,所谓监国,就是造反,夺取皇位,一两个大胆的官员,立即站出来反对。宁王怎肯让别人反对?他立即板下脸来,命人把反对者杀了,随后带着六万兵马顺流而下,占领了南京和九江。一时间,江南震动,各州府官员都提心吊胆,只怕宁王看中自己的所在地,派兵前来。

江西地区,只有一个人立即站出来,坚决反对宁王叛逆,他就是负责赣南军务的都御史王守仁。他向全国发出檄文,声讨宁王罪行,组织地方部队,讨伐朱宸濠。

王守仁是明代有名的学者,一向忠诚,耿直不阿,当年刘瑾专权,他站出来说公正话,曾被刘瑾打了五十大板,流放云南;刘瑾又派杀手,想在途中把王守仁杀了,王守仁只得在杭州写了“绝命诗”,把衣物扔在江边,伪装自杀,才逃过这一劫。现在,他看到江南百姓,被宁王造反拉入了更苦难的深渊,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决心要平息这场叛乱。

七月份,宁王已经结集人马,沿江顺流而下,声称要直取南京,占据江南半壁江山,来和北京抗衡。大军经过安庆,本不想停下,谁知安庆知府却命令士兵登上城墙,对着过城部队,破口大骂。朱宸濠大怒,立即停下来,围攻安庆城,双方的攻守战,持续了好长时间。

这时候,王守仁也组织起各府兵力,正在樟树镇商量去从。有人主张支援安庆,王守仁却主张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攻下九江等地之后,自以为后方巩固,已经倾巢而出,南昌反而十分空虚。王守仁分兵三路,同时冲击南昌各城门。留守南昌的叛军,没料到王守仁会来偷袭,没打多少时候,便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南昌城被打下,宁王府起火,被烧成一片废墟。

宁王在安庆城下,听说南昌失守,不听部下劝阻,回兵跟王守仁决战,双方在黄家渡相遇。第一天,王守仁派知府伍文定 设下伏兵,一战歼敌两千,顶住了宁王的反扑。

第二天,宁王把战船结成方阵,准备全力对付王守仁的进攻。王守仁却从四面八方同时攻上来。还利用小股部队,发动了火攻,霎时间,宁王的船阵着了火。船只又一时无法散开,火势迅速蔓延,连宁王的座船也着了火,叛军终于大败,宁王本人终于成了阶下囚。

平定朱宸濠的战事,已经结束,而北京的明武宗却兴致正浓。八月份,他封自己为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带着大军一路南下,到南京后,一边尽情游乐,一边命令王守仁把朱宸濠放回鄱阳湖,让他重整旗鼓,以便自己这位威武大将军,可以指挥大军,亲自捉拿叛逆。

这种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以骚扰百姓为快乐的荒唐命令,自然而然被王守仁拒绝了,王守仁亲自押解宁王,来到南京。但是,明武宗还是不肯退兵,继续在南京寻欢作乐,还派兵去江西搜捕宁王余党,在南昌大掠财物,滥杀无辜。直到五个月后,明武帝游兴已尽,才下令把朱宸濠打入囚车,自己亲自押着,从南京城外进入城内,表示是自己亲自捉到了宁王。

明武帝还把朱宸濠押到北京。大军回到京城,城里的官员百姓排在路旁,明武宗身披战袍,押着俘虏进了城,接受官员和百姓的欢呼,接着还举行了献俘仪式,下令诛杀朱宸濠,这场作派,意在表明:一切胜绩,都是明武宗的功劳。¶ø王守仁依旧在江西,当他的巡抚。他一不邀功,二不生气,继续从事他的著述和讲学。

没过多久,明武宗病死,新天子上台,才提拔王守仁当了南京的兵部尚书。

正是:

不贪功名做学问,
卫国安民是本分,
平叛擒贼勋业显,
堪称能武又能文!

(事据《明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秦国自从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以后,大举进攻三晋。在这期间,秦、赵两国曾发生过三次空前残酷的大战。
  • 傅作雨,为人正直宽厚。是江陵人,担任吏部主事官时,朝臣在讨论张居正夺情之事(张居正父亲去世,张本人不按常规辞官回家服丧)时,有人认为应该按法典予以论处,傅作雨坚决反对,主张宽厚待之。他与王篆,争论得十分激烈,并因此事请求补外官之缺,离开了京城,以避开王篆。张居正死后,他的同乡受到株连的人,不计其数,唯有傅作雨因早已离开了京城,而安然无事。
  • 柳宗元,字子厚(以下均称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能干,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他很年轻时,便已经成才,并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因此名声哄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众口一辞地推荐称赞他。
  • 周擥啧这个人家境贫困,却乐守圣贤之道。他夫妇晚上继续耕地时,累了就睡在地里休息,梦见天帝经过,天帝可怜他,命令下属司命神(主管人间贫富贵贱的神)赐给他钱财。
  • 睡莲
    唐代的沈嘉会,在太宗贞观年中任校书郎。因为犯事被发配到兰州,思归之心十分迫切。每天早晚,常常向东拜祭泰山,希望早日能活着回到那里。
  • 明白了这层道理,那些巧取豪夺,或每日里营营苟苟,因追求名利私欲而勾心斗角的人,也该收敛了。
  • 宋朝时代,浙江钱塘人沈全、施永,他们二人在一起,靠着捕捉田鸡谋生。宋徽宗政和元年,两个人到本县的灵芝乡,投靠乡民李安家借宿。那个地方本来田鸡很多,以前没人捕捉。沈全和施永两个人来了以后,用尽所有的力气和时间捕捉,然后再让他们的儿子带到城里贩卖,所获的利润是平常的十倍。他们越干越凶,致使田鸡濒临绝灭,农田里的各种害虫,迅速繁殖,危害了农作物。
  • 法聪听后,立即打坐入定。过了一会儿,有十七条大老虎来到这里,法聪便给这些老虎讲清道理,告诫老虎,不许再危害百姓。然后,又叫徒弟用旧衣服撕成布条,在每个老虎脖子上,各系一根布条。并要求它们:七天以后,还要到这里来。
  • 唐高祖李渊当政时,有个武功(古地名,在今陕西境内)人,名叫严甘罗。他因为行窃,被官吏抓住了,大家吵着:“必须要杀掉他!”
  • (大纪元记者陆真报导)国际火车旅游者协会(Th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Railway Travelers, IRT) 日前公布的本年度全球25条最佳火车旅游线路中,挪威两条铁路线——贝根线(Bergen)、弗洛姆铁路(Flaamsbana Railway)榜上有名。搭乘这两条线路,游客可以欣赏美丽的雪山、碧波荡漾的湖泊以及雄伟壮丽的瀑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