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良品:我心目中的日本产品

三原昌平

人气 1

SESSA时钟    加藤孝志

时钟可以说是象征文明的工具,今天已充斥在我们生活周遭。唯一不变的是,人依旧只能透过时钟来知道时间,这种时间的观念则会经由时钟的设计表现出来。那么,推出一个个利用时钟造型来表现新时钟概念的加藤孝志,他的思考方向又如何呢?

● 一九七○年代充满艺术风格的挂钟与立钟设计。

● 加藤孝志发想设计。

● 加藤孝志后来建立了SESSA品牌。

● 精炼的设计开启了时钟的新世界。

◎SESSA时钟 加藤孝志

从事设计工作至今,已经将近二十五个年头了。一开始,我只是发表一些空间装置艺术,顺便设计一些时钟来赚外快,没想到做着做着,副业就成了正职。目前,则是将触角从时钟延伸到室内设计和建筑领域。

基本上,我最主要的设计产品为时钟。为什么会是时钟呢?一定要说的话,就是我在年轻时候看到了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书。那是一本禅僧的著作,在白色的和纸上只有一个一笔到底画成的圆,我看得感动到话都说不出来。光是凝视着那幅画,便可以感受到一股超越日常琐事的强烈向心力。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的设计上反映出这样的世界。

设计时钟的时候,我会先试着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静静地看着它好一会儿,直到灵感浮现,赶快再把线条加上去,看看会如何。不过结果多半令人失望,因为我还是觉得一开始只画一个圆的状态是最美的。或许,任凭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超越那种最原始的美感。

即使如此,我仍不屈不挠地在不破坏圆的美感下,加上一些必要的元素此时,最重要的是在脑海里想像一个室内空间因为挂上那个时钟,空气的流动变得更加生气盎然。

简洁的圆会散发出一股让周围空气变得凛冽清澈的力量,仿佛有什么会让人沉淀的东西充满在空气中。有好几次,我也曾在不经意间就忽略了时钟本来的功能,其实是表达时间。但是就我而言,我所设计的时钟如果只是“作出能与功能有良好平衡的外型”,还不够。既然设计的是时钟,就更应该要考虑到时间的存在。

即使大家普遍认为时间的流逝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对每个人来说,或许流经自己身边的时间有其独自的速度,不同的民族,对时间的观念也各异。另外,随着个人心理状态的不同,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慢或快。愈是远离日常生活,愈会觉得时间缓慢,当然也有相反的时候。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不需要时间的
世界,在那里,时钟或将成为只是用来传达现代社会共同协议好的时间单位的一种工具,那时时钟或许就不再需要设计感了吧!

如果可以设计出一款时钟,能让人静静地和圆面对面,探索自己内心未知的部分,暂时让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任思绪驰骋在时光流转的神秘中,那就太幸福了!

最近,我前往海外从事设计工作的机会变多了,去年才发表一款为法国厂商设计的新产品。对他们来说,我的作品似乎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些不同于欧洲的感性。我自己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日本不日本的意识问题,也从未表现在作品里,不过,所谓日本的感性或许早已深植在我身上,只是我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罢了。

二十多年前,在我刚开始设计时钟的头几年,曾为某本设计杂志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精通茶道的千利休翁会把院子里的落叶扫成一堆之后,再把成堆的落叶分配到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当时,我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有意思,便拿来作为我构思造型时的参考,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新的感慨。

当时,我对利休翁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把院子里的落叶扫成一堆,然后再把那些落叶一片一片地摆回院子里的模样。然而,现在我对利休翁的印象已经变成张开双手,让落叶飞舞在空中的姿态。在那个时刻,利休翁或许已经化成风、化成落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浮现在我脑中的,是一个非常虚幻的透明空间。

除此之外,一直到今天,庭园依然带给我各式各样的启发。有一次,在京都的一座小庭园里,由于四下无人,我一个人在檐下的走廊坐了大半个小时,享受了一小段静谧的时光。当我闭上眼睛,保持安静的时候,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轻触我的皮肤。我觉得,那是在院子里的石头正在跟我说话。当我更加集中精神,可以感觉到每块石头里都藏着一些什么东西,当这些东西互相干涉的时候,便会产生
共鸣一般的律动。这个发现令我大吃一惊,不由得睁开眼睛,没想到一张开眼,就看见我所感受到的律动,正原封不动地呈现在眼前的白砂上。原该是习以为常的同心圆图案,此时此刻却像是第一次见到一样,十分特别。又有一次,我来到京都北方一间偏僻的小庙里,庙里有个以比叡山为背景的知名庭园。当我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廊,走进园里的时候,比叡山以雷霆万钧之势突然出现在庭园的另一
边,感觉山仿佛是朝着自己的怀里飞奔而来。本以为﹁以比叡山为背景﹂的景致顶多就像是生鱼片上的配菜一样,稀松平常。正因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以致看到的那一刹那,心里的冲击更加强烈。


桌上型时钟 材质=玻璃/塑胶 尺寸=宽265 × 高115 制造商=TAKATA Lemnos

我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感觉远近感整个被颠倒了过来,视觉的整合功能霎时当机,脑中一片空白,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

比起在京都小庭园里所经历到的绝妙体验,这次的震撼更大。因为后者的庭园造景把人体的反应也考虑进去,是非常卓越的设计。日本在造景上的深度与广度着实令我感动不已,也让我发现,一直以来我对这种庭园造景的认识实在是太浅薄了。回想起来,除了上述的体验之外,日本自古以来的各种设计作品,其实这些年来一直在我的体内乱窜,虽细微但却充满爆发力地牵动着我的五感神经。不
管是创作者还是感受者,都要从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思维、习惯、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且在解放的过程中,必须重新活化生命的意义、重新找到新的看事情角度,和拓展自己的思考模式,我想这才是造型或艺术文化最重要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需求,回顾我自己的整个设计活动,期间所开发的新产品多半也是为了要因应这些需求,但我认为只满足这些需求还不够,还必须经常从非日常的角度做积极的思考。

想当然尔,我在开始从事设计工作的时候,早就养成了总是优先以视觉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习惯。

虽然我也有把物从空间抽离,尝试用心灵去感知的习惯。然而,总是会在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认识物的方式是何等地肤浅。不过,认识物的行为本来就不可能建立在空间与物分离的情况下。

空间和物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我们改变空间的密度,便产生出时间的流动。当物与包围着物的空间合而为一的时候,物便成了一种形而上,但又确实存在的东西。这种感性其实都存在于日本人的遗传基因里,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日本文化里,人与空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维持着一定的关系,我们的日常与非日常感受都表现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

如果我的设计作品也能自然地散发出这种感性,那就太令人欣慰了。在设计的过程中,造型要素会自然而然地从我们周围的环境或形象中浮现出来,而我只是特别着重在空间的创造上,希望能营造出空气的流动感和类似密度的东西。经由这种方式,我体内的遗传基因多少也苏醒了吧!@

摘自 《设计良品:超越时代与国界的极致设计》 积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家具设计良品:打造梦幻骨瓷照明
家具设计良品:名家创作骨瓷照明器具
家具设计良品:以花为设计主题的椅子
家具设计良品:设计是可以被消费的东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