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乌来.红河谷越岭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4
标签:

红河谷越岭古道,足以媲美哈盆古道,又只在近郊而已,竟然被我忽视多年。

最初对这条古道的印象,觉得并不容易亲近。古道全长22公里,无法一日往返;即使分两次走完,路程也不轻松,从红河谷走至古道越岭的最高点,得爬升700-800公尺,单程约3至4个小时,已算是健脚级的行程。

最近在寻找近郊的踏青路线时,无意间又蒐寻到这条古道。既然不可能一次走完全程,而如果又不求必至越岭最高点,只取其菁华路段,例如,只从红河谷走至古道途中的工寮附近,则来回约两、三个小时,而且沿途多为平缓易行、景色幽美的林道。

心念一转,原本视为畏途,就变成是一条轻松怡人的踏青路线了。


加九寮景观大桥

从新店走北宜公路,再转新乌路,往乌来方向。还没抵达乌来之前,在忠治村的公车站牌“成功站”附近右转加九寮路,不久就看见一座醒目的“加九寮景观大桥”。几年前,台风带来的豪雨导致山洪冲毁旧桥,去年初,才重建了这座新颖的红色大桥。

桥下附近是加九寮溪与南势溪的交会口。这一带的河道弯曲,河岸有嶙峋突峭的巨岩,色泽褚红,所以称为“红河谷”。

景观大桥上的两侧徒步区是欣赏红河谷的最佳位置。不远处,有一座老吊桥,横跨南势溪,河水弯弯,水流淙淙,水色湛蓝,与褚红奇岩交织成山水美景。解说牌提到,从前在入秋之际,在这里可以望见毛蟹从河口溯溪返抵红河谷,有如千军万马,场景壮观。可惜因环境变迁,这一奇观已不复存在,只能空留回忆及想像而已。

过了景观桥,循着道路前行,不久就可抵达“红河谷污水处理厂”。登山口就在污水厂旁侧。附近道路狭隘,不易停车,附近民宅则利用空地提供收费停车的服务。


红河谷越岭古道(取左行)

自登山口出发,一小段的水泥石阶路陡上,随即转为平缓的水泥路。沿途有小径可下切至加九寮溪戏水,我曾在夏日时来过几次。

不久,抵达叉路口,左侧枕木步道即是越岭古道。直行则可接加九寮溪谷,是戏水及溯溪的路线。

转入枕木阶梯步道,陡上一小段路,遇见一条右叉路。这条叉路小径平缓好走,又有登山条,不疑有它,于是转入这条小径。初走时,觉得路况比我预期得差,走了一大段路,觉得路况与资料所述差异愈来愈大,才惊觉是走错路,只好折返。

事后查资料,其实这条山径也可绕至越岭古道,可能是早期的山径,或者是溯溪队伍所走路溪岸路线。因较少人走,所以路况冷清,较多杂草。

又回到叉路口,仍循着枕木步道上行。不久,枕木步道终了,山路便转为平缓。山路宽大好走,而且路况极佳。约二十分钟,抵达山壁神像处,有信徒将几尊神像安置于山壁,并搭建简单的遮雨蓬。


木桥越过小溪


继续前行,仍是平缓的腰绕路,沿途充满绿意。不久,遇一座木桥。过溪之后,左侧有叉路小径,可爬往高腰山。仍循主路前行。沿途开始出现柳杉林。

这条古道原是林务局修建的林道,所以途中设有工寮(林务局新竹林区乌来工作站加九寮护管所);更早以前,则应是泰雅族人的传统猎径或社路。无论是乌来的加九寮,或是三峡的熊空,过去都是属于传统泰雅族人的生活领域。

“加九寮”是泰雅族语“sokalie”的音译,是“漩涡”之意,指红河谷附近河道弯曲,水流所形成的漩涡。“熊空”,则据说是指黑熊出没之地。“空”源自于“硿”,是洞穴、坑洞的意思。我曾走访过熊空的云森瀑布,也是一条很赞的路线。


木桥越过小溪


一路前行,山路平缓,走来毫无疲倦之意,而沿途绿意盎然,着实令人心喜;偶遇小溪溪堑,都已架设木桥,并有扶绳,可妥当通过。抵达第三座木桥时,看见了过木桥之后,斜坡上的工寮。工寮旁有木造的凉亭可供休憩之用。

抵达工寮,参观了一下,里面有整排的通铺,还悬挂了几件换洗衣服,可见仍有工作人员或民众利用这座工寮的设施。

从登山口至工寮,中途走错路的时间不算,约只花了1小时多一点而已。工寮旁,另有山径爬往拔刀尔刀;若继续循古道前行,愈往后段,山路愈陡,还得再走约2个半小时才能抵达越岭高点,然后续走往熊空。

我今天的行程到工寮为止。仅就这一段古道的路况而言,可说是一条老少咸宜的踏青路线,很值得推荐给山友们认识。夏日来走或许更合适,回程时,还可在九寮溪溪边戏水消暑。冬日来游,也不无优点,游客少,较寂静,更适合释放心情,沈浸于大自然的怀抱里。

有山友认为,这条越岭古道可媲美著名的哈盆古道。若将交通因素列入考虑,我认为红河谷越岭古道更胜一筹。哈盆古道位置太偏僻,从乌来进入,还得再深入20几公里至福山村,已属于山地管制区。而红河谷离市区近,步道路况又佳,景色一样迷人。若想念哈盆古道,而又不想跑那远时,红河谷越岭古道应当是最佳的替代选择。

旅游日期:2007.12.18(写于2007.12.23)

【注】乌来加九寮地区有两条步道,一条是加九寮人行步道(沿着南势溪岸),一条是红河谷越岭古道(沿着加九寮溪)。前者由红河谷旧吊桥进入;后者由红河谷污水处理厂旁进入。两条步道的名称容易混淆,须特别注意。向当地人询问“加九寮步道”时,要说清楚,以免被误导而走错步道。


出现柳杉林。


木桥附近溪水淙淙。


接着是平缓的水泥步道。


古道腰绕,平缓好走,路况极佳。


仍是平缓的腰绕路。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剑潭山
剑潭山 人气 10
市议员艾维拉反对收过桥费
汉藏民众纪念西藏抗暴50周年
桃园复兴.枕头山古战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