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一隅:不拼金钱拼公益的前媒体人

标签:

【大纪元4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周慧盈北京特稿)每天清晨,家住北京郊区的韩雪要花上2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办公室。地铁上汹涌的人潮是她以前当记者时最不能接受的,但投入慈善工作后,一些原先不甘不愿的,都变成心甘情愿。

今年30岁的韩雪大学毕业后当了好几年的记者,任职的最后一家媒体为财经专业报纸。这份报刊去年因为一些内外部因素而草草结束。

虽然在金融风暴横扫全球之际骤然失业,但是韩雪的心并不慌乱。

记者生涯时因为接触到“企业责任”的报导,韩雪开始对公益领域产生兴趣,并且在非政府组织担任慈善义工。

被迫失去记者工作后,韩雪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全心全意投入社会工作。去年10月,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筹画创立了一家顾问训练公司,宗旨是帮助社会上弱势、边缘的年轻人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加以培养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在社会立足。

这段期间,某家颇具权威地位的财经报纸找上韩雪,但是她回绝了面试机会,为了自己心底的“calling(召唤)”,她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工作与可能伴随而来的优渥薪资。

韩雪与友人成立的这家公司仅收一些基本费用,她自己不但不支薪,而且经常自掏腰包买书、买文具,帮助那些曾经迷失的少男少女。

每当有人对她“干傻事”而发出关心的疑问时,韩雪总是说:“你不要问我挣多少钱,你要问我帮了多少年轻人。”

在大部分人都“向钱看”的今天,中国大陆能有多少个韩雪?她说:“如果能够完全不看钱,其实不是很多。”

幸好,这些“不是很多”的人,恰巧都出现在韩雪身边。今年初,韩雪又在中国民政部主管的一家慈善组织找到工作,主要业务包括协助官方执行社会政策、协助企业发展公益与以“第三方”的立场监管慈善团体的捐款运用。

这家慈善组织共有员工20人,其中10人原本都任职于媒体。他(她)们与韩雪一样,放弃了相对优渥的薪资,心甘情愿的投身在慈善公益事业。

韩雪说:“我的工资算是中等了,但也只能住在郊区,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租。”

因为租不起市中心的房子,韩雪每天早上的通勤时间至少2小时,而拥挤的地铁车厢更是她以前当记者时难以接受与想像的。

“当记者时,上下班相对弹性很多,总能避开交通高峰时间。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也是另一种生活体验。”

有了新工作的韩雪,每个周日下午还是会到参与筹建的顾问公司为那些有需要的年轻人授课。这些曾经因为处于社会最底层而无所适应、徬徨、甚至触法的青少年,因为韩雪等人毫无保留的协助与指引,而重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同时,也让社会再度接纳他(她)们。

偶尔面对赞美时,韩雪会一边露出灿烂的笑容,一边说:“我也有自私的时候,有时他(她)们不领情的时候,我也会很生气。”

但是信仰基督的韩雪总是很快的就忘掉不愉快。她说,可能是信仰让她走上这条不太一样的路,既然决定走上这条路,就要坚定、快乐的走下去。

相关新闻
中大社工系同学访少数族裔
社会学家:一个美好的世界向我打开
一个资深社工的分享
利元亨股价暴跌 分析:股民被坑到找不着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