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人生】考生遭冤魂讨债 未来尚书善调停

作者:泰源整理
宋朝的科举考场。(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15
【字号】    
   标签: tags: ,

街言巷语中不乏冤魂讨债索命的传说,可能也是不同阶层的人都曾有过的遭遇。乾隆年间,两个书生就有过这样的经验,冤魂讨债所为何来呢?

清朝当涂县的黄钺(1750年—1841年,字左田,号左君,谥勤敏)应科考,进入考场,坐在某字第一号上。天快黑的时候,看见号门外有一个女子常来窥视,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考场里哪会有女子到来呢?于是他正襟危坐,看看有什么怪异人事儿出现。

一更报后,女子来得更频繁,好像想进号又不敢进。黄公素来有胆略,走近一看,果然见一女子,头发散乱,穿着粗布的衣服,而姿色妖丽,但带着怒容。黄公知道她不是人,便大声叱问:“哪里来的妖怪?到这儿来有什么事?”女子对他行礼,蹙着眉头说:“我有冤仇,已经向上帝请求,特来寻找第几号某生来索命。尚书大人请赐给我一点怜悯,不要阻拦我的路,这我就太幸运了!”

黄公心想某生为同乡社友,如果放此女进去,某生性命就不保了,又女子称自己为尚书大人,胆子就大了起来。于是对女子说:“某生是我的老朋友,他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你可以对我说出来。”

女子腼腆地说:“我是某家的女子,父亲是某生家的佃户,某生由于收租常到我家,屡次用轻薄的言语来挑逗我。正赶上他刚刚丧偶,就指天发誓,说娶我为妻,决不背弃婚约,我轻信了他,苟且顺从了他,来往一年多。多次催促他早点提亲,但他只是随意地应付。后来我发现已经怀孕了,又极力催促。但他竟然不再见我了,且与某家的女子论婚,当我不存在。无可奈何,到了将要分娩时,父亲追问缘故,我只好将实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去找他理论,可他执意不肯承认。父亲回来后严厉地责骂我,我带着病亲自上他家当面责问,他预先嘱咐过看门人,不为我通报。我进退无路,只好投缳死了。”女子边哭边诉,并说:“人谁没有感情?像他这样的薄情郎,我发誓一定报复他!”

黄公说:“你说的固然有理,但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说到某生负心,不仅是你含恨于九于泉之下,就是听到的人,也为他的无耻行为感到愤怒。只是某生是我的朋友,又不忍心坐视不救。我现在想到了一个调停的办法,一定能使你心服,你肯听从吗?”

女子说:“请您说说看。”黄公说:“你对他有怨恨而死,但当初你们是以恩爱开始的,他固然难以原谅,但你也念及当初的恩情,暂时且放他一马。这就让他对你立下一封书券,约定在考试之后到你家向你父亲负荆请罪,仍然结为翁婿的关系,并将你的遗骸归葬在他家的祖坟,册封为他的元配。他现在所娶的妻子为继配,他们日后所生的儿子,先要过继在你的名下。他日后倘若做了大官,要先诰命于你。然后请一个得道高僧,为你举办道场,诵经超度。像这样做,希望能稍稍解除你的怨恨,你的意思如何?”

女子低头沉思了好久,说:“我会遵从您的命令,只是未免有些太便宜了这个薄情郎了!”黄公于是将某生叫来,某生突然看到女鬼,吓得躲在黄公的身后,怕得要死。黄公先列举他的罪状,然后详细述说了这一调停的办法,问某生是否可行,某生连忙点头答应:“一定会按照你的命令行事!”并向那女子叩头乞求饶恕。女子令他起来,说:“你算了吧,如果不是遇到黄公,我和你的这桩公案,不知道几世方能了结!”

考试后,黄公怕他辜负了女子,便亲自监督某生到女子家订下翁婿的关系,其余的和先前约定的一样的做足。这年秋天,黄公与某生一起中榜。后来黄公官至礼部尚书,某生官至河道总督,那个死去的女子被封为夫人。

《兰苕馆外史》作者许奉恩说:“某生也太过薄情了,女鬼到考场索命,原是罪有应得。有幸遇上黄公的调解,竟然被宽恕,这个女鬼始终可以说是多情的了。有人说:‘是某生福命好,所以能遇到黄公为他调停,即使女鬼很凶恶,对他也无可奈何!’我说:这究竟是某生的侥幸而免祸,假使没有遇见黄公,又将怎样呢?即使遇到了黄公,而他袖手旁观不为调停,事情又将怎么样呢?福大命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何况福命有时不能尽如人愿啊。文人薄幸,古今以来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每次考试,无不得到果报。年青人听到这些事,也应当有所警戒了。”

资料来源:《兰苕馆外史》(《里乘》)@*#

——看更多【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古人关于风水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住场好不如肚肠好,坟地好不如心地好。”又云:“世人尽知穴在山,当知穴在方寸间。好山好水世不久,苟非其人寻不见。我见富贵人家坟,往往葬时本贫贱。迨其富贵力可求,人事极时天理变。”下面就讲两个有关风水的故事。
  • “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是构建中国社会伦理最基本的元素,在古今社会中,孝更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行为的根本标准。那么,不孝之人,是否会受到天神的惩罚呢?我们来看两个故事。
  • 当今的年代很少有人在讲“五行”了。但在中国的古代,人们知道五行是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的第一种。虽然有些现代人不相信五行,不过,五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周行。本文举一个“命中利北不利南,在南方一试难中,在北方则隆隆直上”的实例。
  • 清朝时,海宁郭去非,他生来就对琴弦的声音情有独衷,在襁褓中听到有人弹奏琵琶,就在母亲的怀中欢喜跃动。少年时学琴之后,几十年中不分寒暑,从早到晚都在弹琴。因此,心境平和,恬淡寡欲,不但没有追求富贵之心,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嘲笑都不为所动。人们却视他为痴人,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才能。
  • 杭州人邵艺洲,性情爽直,喜于交游。有一次他在街市上偶然看见一个卖艺乞丐。这乞丐舞弄的刀剑棍棒,各种各样,都能出神入化,绝妙异常。邵艺洲心里明白此人本领高强,不是寻常的乞丐。……后来他们怎样变成了生死之交?
  • 清朝的华亭人汪瑾,五十多岁时在京城仍然布衣不第。秋风吹起,他十分厌倦在外客游,动了思念家乡之情,便乘船南归。在归途他遇上了不寻常的事。阴阳两界人事相通的事给世人展现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
  • 一对来自不同家境、贫富差距极大的男女同学,有志竟成终成眷属,但是,后来遭逢战乱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无常。
  • 距离嘉兴三塔湾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边。塔上下共七层,高约十余丈,中层刻有“鹤秀”两个大字。塔面临大河,背后全是农田,旁边并无寺庙。路过的人以为是当地人为镇压风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却不知道塔名是什么意思。后来问秀水县的人,才知道塔并非为风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 浙江海宁地区有一姓查的人,在科举考试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岁时还没有考上,家中十分贫苦。有一天,他来到了关圣祠祈祷,随后求得一签,签诗中有“南贩珍珠北贩盐”一句,于是打算放弃科举考试,进入都市去经商。经商无着,因缘际会,因为帮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业。
评论